而秒拍则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短视频产品,事实上,它位于一下科技视频矩阵(秒拍、一直播、小咖秀)和新浪微博的联合体中,外界将这一体系称之为“中国的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事实是在QM的报告中也注意到了这点,每当QM提及秒拍都会加上星号注释,为什么呢?因为秒拍sdk内嵌在微博中,所以应该用全网的用户覆盖数来衡量。 其实秒拍和快手及头条视频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生产模式。前者主要依靠的是“明星+PGC”策略,走的是高端专业路线,截止目前,秒拍入驻明星及大V超过3000人;媒体、自媒体、PGC创作者逾10000家;覆盖超过40个垂直领域、5000+内容创作者。而在快手和头条视频上活跃的更多是草根,他们几乎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平台上产生的更多是低俗奇葩的内容,用杀马特的风格赢得满堂喝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大平台之间,用户群形成差异不难理解。当然,这并不是说三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竞争,毕竟同属短视频阵营,仍然在争夺用户时间。而谁也没办法否认,用户本身即可能喜欢唯美高大上,也可以喜欢搞笑奇葩的农村非主流。 罗振宇曾在2017跨年演讲中提过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当前国民总时间已经进入到了饱和阶段,今后不会再有更多的流量会出现了」,对短视频行业来说,这或许是未来必须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当用户使用时间不再增长之时,如何从已有的流量之中挖掘更多的变现价值,实现单位流量的价值提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快手和头条视频眼下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商业化变现,虽然两者的流量都巨大,未来在Feed流原生广告里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不提原生广告目前占整个广告市场的比例还很小,对广告主来说,目前他们的用户属性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假如你是一家卖奢侈品的企业,这个时候头条视频和快手一定不会是你的最佳选择,因为用户调性不同,这可能反而会对品牌造成损伤。试想一下,在你高大上的广告下面,突然来了一条乡村非主流,恐怕这是广告主没办法接受的事情。 而这或许是秒拍最大的优势所在,根据QM的报告,秒拍中的高消费水平用户占比高达72.7%,相比快手和头条视频来看,秒拍的用户人群更为优质,商业化潜力更大。秒拍从一开始奠定的用户基础,也是走的精品路线。 一个良好生态的建成,平台与内容创作者共生 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高级副总裁刘新征曾在一下科技商业推介会上表示:“2017年短视频作者逐渐从泛娱乐的视频,开始向垂直领域进发,垂直领域更容易满足品牌方的推广需求,这样庞大市场不会被品牌忽略。” 据秒拍早前推出的《2016短视频内容生态白皮书》显示,在2016年,秒拍平台上专注于美妆、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其他垂直品类也开始逐步出现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平台上的达人和内容已涵盖明星、搞笑、美食、财经、创投、汽车、星座、时尚、运动等超过40余个垂直内容品类,能够多角度无缝贴合各行业的品牌诉求。 至16年四季度,秒拍已同2000多家MCN公司、视频创业团队和网红经纪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入驻秒拍的明星及大V超过3000人,所有明星粉丝累计达到20亿(包含重复粉丝数),入驻媒体、自媒体、PGC创作者超过10000家。 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其实水和鱼的关系,看似是鱼在水中游,但如果缺少了鱼的话,这潭水也将是死气沉沉的。”对短视频平台来说,想要真正占领头部内容,其实还需要对内容创作者进行大力扶持,从这方面来看,秒拍也是最早有意识引领内容正向发展的平台。 去年完成E轮融资后,秒拍宣布拿出10亿人民币打造短视频的上下游产业链,锻造短视频生态。此外秒拍还陆续推出秒拍榜单、创作者平台、行业白皮书、金栗子奖等产品及措施,帮助内容创作者进行短视频创作,以及商业价值背书。 其中“金栗子”奖以视频创意、制作、表现力、影响力、商业价值为核心考量标准,帮助短视频创业者找到行业最高水准的“例子”作为参考,为内容创业者指明发展方向。秒拍希望能够让更多、更好的内容和创作者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背书最终都会被推向资本市场和客户市场,之前推出的6S广告前贴片就是这方面的尝试。榜单的头部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包括资本和用户,可以有效扩大投入和渠道,加速生产,促进短视频行业的繁华。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