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作为现在最热的风口,在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三公里”的问题中,行业里已经涌现数十种不同的“颜色”。 摩拜、ofo作为第一梯队,主要集中精力进军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以小鸣单车、mobike、Hellobike所代表的第二梯队,则在二三线城市悄然布局并站稳了脚跟。 与其在一线城市火拼,Hellobike从创办时起就将战场选择在了二三线城市。“我们的理念和共产党早期有些相似。”杨磊说。 Hellobike CEO 杨磊出生于1988年,是一位有着10年以上创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十多年来杨磊历经4次创业,读大一的时候杨磊就曾主导创办了第一家公司,随后就是创业开办到喜啦至今活跃在业界;第三次创业的爱代驾,直播,如今与滴滴代驾、e代驾位于行业前三,而后创立的车钥匙更是同样在出行领域有所创新。对商业、出行有着更深刻理解的杨磊在共享单车刚登陆市场的时候,就开始密切留意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
Hellobike 自去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在全国16家城市的投放量已经达到70万台,仅在杭州一地,便投放了10万辆单车,占据了杭州市场近75%的份额。 “中国这个市场足够大,我们认为还远远没有到饱和的阶段,也没有一家平台能够独吞这个市场。至少我们依靠精细化运营的思路,在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盈利。”杨磊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二三线城市是Hellobike的主战场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超过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 除了一线城市的单车市场争得头破血流以外,在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仍然是一片空白。杨磊很早就将Hellobike的主战场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 在创业之初,杨磊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直播,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符合整体人体工程学的单车,Hellobike团队对国内20个城市上万名用户做了访谈和调研,对单车的硬件进行了50万次测试。 在自行车硬件方面,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符合整体人体工程学的单车,Hellobike对国内20个城市上万名用户做了访谈和调研,对单车的硬件进行了50万次测试、8次结构调整,研发出了适合骑行的一款单车。 Hellobike自主研发了GPS智能锁,锁内嵌入GPS模块和SIM卡,实时传输车辆位置与是否可骑APP体验更方便。其中GPS智能锁,作为开启移动时代的入口,研发时间长达半年多。 “不使用GPS智能锁就要在线下铺很多人,从技术方面来讲,他没有办法准确找到车辆,所以人力的需求就高,而Hellobike有GPS信息和用户扫码的信息,在技术方面,我们能够更准确定位车辆的位置。”杨磊表示。 除了自主研发智能锁,Hellobike还在行业内首次推出夜间骑行免费,以及换骑15分钟免费的经营策略。与其他单车企业以量取胜不同,Hellobike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精细化运营上,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是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共享单车市场不会轻易被垄断 从Hellobike的战略角度看,他们不会盲目冒进一座城市,“我们在很多中小城市可以很快算出单车盈利模型,获得用户、骑行数量的成本比要比大城市低很多,做到盈利并不难。” 从Hellobike的稳步发展不难看出,与此前的网约车平台之间惨烈的竞争相比,共享单车平台的推广并没有那么粗暴。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重模式降低了推广速度,不同城市会容纳不同的品牌,一两家互联网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很难在这个行业内被复制。 “这个行业基本上不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只能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被淘汰。我们自己能获取流量,也有流水,而且盈利模式都是十分清晰的,包括用户付费、广告、沉淀资金收益。最关键的是,它不需要像网约车一样疯狂烧钱去拉用户。”杨磊认为。 2017年1月12日,Hellobike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磐谷创投跟投,投资金额暂未披露。 2016年11月份,Hellobike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GV纪源资本。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