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作为一个紧密的用户社区,用户之间的互动频率更高,强度也更大(是普通用户的2.2倍)。由此同一“鱼塘”的用户可以迅速了解对方和商品状况,有效缩短了交易时间(比“鱼塘”外减少1/3)。“鱼塘”交易增速超过“闲鱼”平台总体,因此顺理成章。年轻群体(尤其是19-28岁年龄段)更喜欢“鱼塘”带来的社交机会,同陌生人和结识的新朋友交易闲置物品,尤其偏好数码、鞋包、化妆品等话题性多的物品。 地理位置“鱼塘”,为邻近或同城双方达成交易提供了次优选择。综合考虑商品质量、价格、物流、搜寻成本等多种因素,这种次优选择更容易达成全网层次上的供需平衡。当闲置业务拓展到服务时,成效会更为突出,如从家庭住址附近聘请一位合格的健身教练,相对于舍近求远的去找一位更优秀的教练,双方的收益都更大。“分享经济”发展初期,相对于一二线重点城市,其他城市用户接受度不高,而地理位置“鱼塘”让这些地区的用户,有天然的亲切感,更容易消除隔阂,提高总体活跃度。从用户量来看,天通苑中滩村、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等地理位置“鱼塘”位居前列。 兴趣“鱼塘”,用户基于深度细分的兴趣点,话题深入、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更高。交易双方在这类社区内充分互动后,再达成交易,成功率更高。从用户量来看,果粉专区、我的穿衣有态度——潮牌社、囧一刻等兴趣“鱼塘”处于领先位置。 图 1“闲鱼”上的兴趣鱼塘 2.线上线下融合 闲置物品“分享”,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的商业模式,线下的“跳蚤市场”正是其原型。但只有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情况下,才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基础,线上线下的融合正不断涌现。 一方面,是将线下的需求迁移到线上。互联网通过建立连接、实现业务数字化和促进用户互动,为全社会不断提供新功能。通畅的沟通渠道、数据的积累和呈现,使线下的闲置物品资源被挖掘出来,没有满足的交易需求找到了新途径,新的社会关系链条得以生成。2016年初“闲鱼”员工收到了一份来自酒泉东风航天城卫星发射中心的“鱼塘”创建申请。拥有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和家属的社区希望拥有自己的本地闲置物品交易空间。由于工作地点需要保密,因此享受不到常规电商的送货服务。而区域内内闲置物品交易的需求却非常强烈,“鱼塘”有可能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最好选择。“闲鱼”因此专门为他们建立了服务周边居民区的“鱼塘”。 另一方面,则是将线上的关系转变为线下活动,从而超越单纯交易,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2015年底第一批试验性的线下闲鱼集市出现在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昆明等城市。昆明七彩俊园“鱼塘”的集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闲鱼”举办线下集市的招募活动,勾起了塘主潘洋儿时的回忆,于是积极报名。在七彩俊园,周边有住宅区、写字楼、培训学校及商场等,有着举办集市的地利。参加了塘主考试后,他找到小区内的一块公共区域,作为“闲鱼”集市的场所。“闲鱼”也提供了地垫、易拉宝、气球、地胶等作为活动用品。潘洋在周边招募摊主,着力打造邻居间开心交流的氛围,希望把网络空间上的间接沟通变成现实空间中的真诚交流。专业练摊的报名者被拒绝,集市现场管理有序,人们增进了了解,也为线上沟通和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础。万科集市、高校毕业季集市、新疆师范大学集市、北京用友软件园集市、徐州新安镇集市等“闲鱼”集市正在不断举行。海外的印度、日本、南非等地都出现了活跃的“鱼塘”,伴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全球化本地社区图景正在持续生成。 图 2“闲鱼”集市活动 3.功能逐渐拓宽 随着闲置物品“分享”社区的成长,以价值可衡量的交易为基础,平台功能的拓展水到渠成。“闲鱼”从闲置物品的“分享”(所有权的转移),正在向房屋“分享”(使用权的转移)和技能“分享”(能力的转移)方向延伸,开启了对空间盈余和认知盈余充分利用的探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