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导致近视的原因多种各样,包括内在因素如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也包括外在因素如用眼距离、用眼时间、照明光线、用眼姿势、睡眠等。由于内在因素无法改变,眼蜜、云夹、小心眼、护眼大师、护眼宝等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因素上,为未近视用户和假性近视用户进行近视防控和矫正。对于高度数的真性近视用户,解决方案大多是手术。 2015年4月中旬,加拿大科技公司Ocumetics宣布开发出一种仿生晶体视力修复技术,可以让25岁以上的成年人无需开刀、无需麻醉“8分钟内让眼睛永久恢复视力”,且已完成动物实验进入临床测试阶段,最快将于2017年上市。但随即遭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临床用于实际病患的时间跨度长、眼球内动刀风险高、效果夸大等。 虽不知这项所谓的“黑科技”将来能否顺利上市应用,但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称其无需开刀、无需麻醉为真性近视用户矫正视力的项目。比如,36氪近期接触的模法镜,就是这样一款智能近视眼镜,致力于让400度以下近视的用户完全摘掉眼镜,400度以上也可以将近视度数降下来。 联合创始人兼CEO齐志远表示,模法镜与其他近视防控或矫正的方法不同,不是针对近视原因“对症下药”,atv直播,而是将近视的过程逆推。即人们近视的度数是逐渐增加的,模法镜则要将近视眼镜的度数逐渐降下来。 他介绍,这种将近视过程逆推的方法为神经模糊视力恢复法,在美国的医学论文中也有涉及。人眼有一个固定的远点,atv,可以看清楚的最远距离。当将该距离挪远1厘米后,人眼看到的为模糊画面。适应一段时间后,在人体的自我调节下,画面将逐渐清晰。“在光学中,这1厘米恰好可转化为眼镜片的1度。” 模法镜创始人兼CTO樊毅曾是这种疗法的亲身试验者,每天将笔记本电脑挪远1厘米。一年半后,他将视力由350度降到180度。齐志远透露,这种疗法也同样得到了清华大学某光学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总院眼科某副主任的认可,该二人已分别成为模法镜的光学和医学顾问。 模法镜的硬件包含人体工学镜框、无线传输模块和可调节式光学镜片等。再借助软件,用户可获取一个模法视力表,自助调节度数后可将信号无线传输至眼镜中的控制芯片,后者再控制微型电机,使镜片发生相应的位移,完成自动定焦。“理论上而言,近视用户每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佩戴即可,平均每日恢复视力1度。” 模法镜已经迭代了6代硬件产品,逐渐变得美观化和轻量化。拿第六代产品(如题图)来说,重约44g,团队计划今年7月推出的第7代产品重约30g。第7代产品推出后,将同步开展临床验证。9月左右正式对外发售,零售价为5000元/副。软件方面,模法镜官网和微信应用还在开发中。 模法镜自2012年即开始进行调研,其隶属的北京远点明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同期获得天使投资人周彬、周晓宇合投的200万元;2017年2月,模法镜再获厦门鑫百益投资集团领投、原天使投资人跟投的500万元。 齐志远自2005年哈理工计算机毕业后,先后在铁道部信息中心做项目管理,在金典世纪控股集团任副总、全盘打造移动医疗慢病管理项目;樊毅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先后担任洪恩软件担任企业软件部经理、清华同方和中国软件担任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