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北京房价狂飙之际,逃离北京的文章占据了我的朋友圈,j2直播,但这只满足了读者情绪宣泄的需求,真相是逃离北京的只是极少数,更普遍的情况是买房者迎难而上,挤爆售楼处,北京人口多年持续净流入。 这样的环境对作者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得原创作者变得功利。在流量为导向、阅读量就是KPI的时代,一些作者的创作也很功利。 从本质上讲,每个作者的内心都是功利的,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更多人阅读。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有些作者把功利带到了作品里,为了迎合读者,把自己变成“情绪生产者”,有意忽略重要事实,而重点描述符合读者口味的内容。 而且,“做号”一族的存在,或多或少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对用心写稿的作者也造成了一定伤害。 最后,内容分发平台也存在完善空间。目前,内容分发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人工智能分发,以今日头条为主要代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猜测用户喜爱,然后从海量信息流中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资讯;一种是传统的人工审核分发,比如虎嗅钛媒体等平台,通过编辑一篇篇的审核,人工判断文章质量,然后决定是否发布;一种是人工干预式的智能分发,鉴于人工智能仍存在一些问题,一点资讯等平台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审核和分发。 在内容分发领域,人工智能比较火,但也存在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能判断这篇文章是否符合用户兴趣,却无法判断这篇文章逻辑是否严谨、内容是否真实;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原创保护功能,但对糅合、拼凑、组合、乱序、删减等抄袭手段的判定,仍需突破;跨平台抄袭的惩治,也是难点。 “我是谁”的哲学思考很有必要 对于读者,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是不是一件好事?答案因人而异。如果只是把阅读当成消遣,关注自己喜欢的领域没什么不好。如果希望通过阅读开拓自己的眼界,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有些狭隘了。 所以,在阅读呈现数字化和碎片化的时代,建议读者检查自己是否存在以下狭隘,一、我着急的去了解世界,着急给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下结论,结论却很武断。二、我更在意情绪的宣泄,而不是追求真相。三、我读的越多越狭隘。 对于作者来说,在快餐式内容的冲击下,作者有两条路,一是成为快餐内容制造者,不求深刻但求速度,一是成为优质内容生产者,和快餐内容拉开档次。内容不优质、产出速度又慢的作者,或将是最先被淘汰的。 对于内容分发平台来说,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保护原创,防止抄袭,消除“做号”一族,是长期运作的基础。 最后,我们都应该谨记,无论你订阅了多少公众号和付费专栏,无论你懂得多少大道理,不行动的话,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