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之前说过:“创造力只是连接事物的能力”。虽然他说了“只是”,但事实上要难的多。它需要一个目的,一个要点,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描绘想法。我们可以教AI系统来把事物组合在一起,比如图像、色调、单词,但是AI可以做到用有意义的、巧妙的方式吗? 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尝试 研究出创造力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以及把它教给智能机器,虽然极具挑战,但是也没能阻止研究人员的不断尝试。开头已经看到用AI系统撰写文章、写歌的例子了。 再来说说视觉艺术这一块。AARON“诞生”于1973年,是艺术家Harold Cohen创作的AI系统。在接受BBC采访时,Cohen表示:“AARON已经变得自给自足了。”但他还表示AARON离真正的类似人类创作的距离还有很长一段路:“我不否认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一台机器可以使得一些艺术的东西变得更复杂,这些是比自动驾驶要复杂的多的东西,但我预计在本世纪还不可能达到。”
欣赏机器创作的艺术 一个重要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如何感受智能机器制作的艺术品?我们会欣赏它的创意和设计吗? 有个学派认为,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独立于其创作者。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关于艺术家的艺术和信息背后的故事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看法。你可以做这样一个测试:想象一下,你现在站在一件非常有名的艺术作品面前。然后别人告诉你,这件作品只是赝品。即使它跟原作一模一样,你还会觉得有欣赏它的乐趣吗? 心理学家Paul Bloom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展现给人们看一个物体或人脸时,人们最为重视的是“人们对它的评价”,你是如何对他们描述这个物体或人脸的评价,对他们影响非常大。有个小提琴家在华盛顿的地铁站演奏了一段音乐,收到32美元的消费。没有人告诉过路人,这个小提琴家是Joshua Bell,他出了30多张专辑,还在白宫演出过。而在Bell的音乐会上,平均每张门票的票价可是超过了100美元的!如果路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会有更多人来听他在地铁站演奏的音乐吗?答案非常明显。 让AI系统学会创造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像现在这样,创造力仍然是人类的行为。虽然有许多AI系统在尝试创造艺术作品,但似乎仍然达不到艺术家的标准。在音乐作品这块算表现不错的了,但在大多数其他领域中,算法仍然做得不尽人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能力,他们会越来越接近真正的创造力。 关注硅谷密探 紧盯全球创新趋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