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华为传出过清退老员工风波,不过在今日的2016年财报发布会上,轮值CEO徐直军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内部从来没听说'裁员'这两个字”。《21CBR》近日采访了一位刚跳去华为的中年员工,与外界对华为的评论有所不同。 华为可能是最有“盛世危言”意识的巨头公司。 2016年,华为公布的销售收入达到5215.74亿元,同比增长32%,营收体量大体是阿里巴巴的5倍。不料,随后华为裁员事件开始在网络发酵,传中国区集中清理大龄员工,有说34岁起,有说40岁起,华为没正面回应,只是一篇任正非内部讲话公开出来,里面提到: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有消息称,“减员”或与华为营业利润率下降有关,2016年华为营业利润率为9.1%,较2015年的11.6%大幅下降。 一位跳槽到华为的员工向《21CBR》讲述了他的故事:人到中年,家庭、事业压力倍增,危机感重重,但是,他对减员有不同解读,华为即便是一个职业中转站,无论现实收入或长期发展,这样有强大执行力文化的巨头仍是一个不错选择,可以驱使人逃离舒适区。 逃离舒适区 我刚从一家中型的IT企业A跳槽到华为,都在北京西二旗软件园一带,开始感觉无非从区域内的一栋楼搬到另外一栋,表面看没什么变化,才工作一个月,发现差别非常之大。 我毕业于一所211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那时候IT最理想的去处是IBM、思科这样的巨头,比如银行的IT系统建设是“IOE””(IBM、Oracle、EMC)的天下,运营商市场,思科当仁不让。当时华为正在成为巨头的路上,以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一点点蚕食老巨头的生意。 至于我,外语不好,没想过外企,先到一家内资企业担任网络工程师,主要负责系统集成,后来跳到A企业,其商业模式是出售网络服务相关的硬件设备,并有专人负责维护。这项业务属于一个细分领域,非常强调专业能力,只是盘子不大,2015年以前,活得也不错。 华为、IBM等主攻的市场盘子实在太大,A企业找到了一个细分市场,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专注、更专业,体量小,也能自给自足,公司的成长和收入还行,后来我成为产品经理,算个中层,一年收入几十万,公司年头长了,领导层、下属、同事……大家都熟悉,部门活动都由我来张罗。 我自己带团队,也比较好学,公司年头多,很多事轻车熟路,业绩上能交代,在单位也没太大的约束,每天坐班不用打卡,家里有急事,和领导打个招呼就回家办了。回想起来,这算进入一个舒适区:往上进入公司管理层固然没戏,毕竟管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团队,工作游刃有余。 只是时势由不得人,2015年左右,云计算开始由一个概念,变成企业IT的普遍性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需要自己布置机房,只要租用计算资源就可以了,亚马逊这几年在股票市场表现那么好,就得益于在云计算领域打下的基础。有趣的是,巨头纷纷积极布局云计算,A企业却很难调头,业务遭到很大冲击。 这时,奔四的我有了危机意识:在公司的职业天花板已经显露,如果公司本身也出现成长天花板,将何去何从?
正当出现危机意识时,新机会来了,华为有一个蒸蒸日上的业务领域,正在积极布局,可以提供的职位薪水几乎高出一倍,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二胎的压力 跳槽的原因,其实不只是希望逃离舒适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第二个孩子出生了。老二出生前,我在北京海淀有个两居,爱人和我收入差不多,两边老人有各自的房子,事业稳定,生活挺惬意的。 当时感觉只要再熬几个月,三岁的老大上幼儿园,家里人就松了口气,我和爱人能有自己的二人世界,老人安度晚年,如果一切按部就班朝前走,可能压根不会有跳槽的念头:钱够花,就行了。挣再多又如何?北京房价的走势,挣多少也不够再添套豪宅的。 老二出生后,一切就变了,这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而是远远大于二。我们老人的身体不太好,更多带孩子的任务要靠我们夫妇,以前空闲时间多,周末出来运动,家里没意见,现在一出来,爱人就埋怨,有时候吵架,我们和老人的关系也紧张了,甚至也能吵起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