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在中国有很雄伟的计划,到2020年会安装40亿的清洁能源发电设备。我们与自己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帮助他们转向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 先别激动,请先去翻翻2015年库克的微博,你就会找到一条评论: 这个宣布其实有一点“新瓶装旧酒”,但让人欣慰的是,它并不是“纸上谈兵”。 2015年,苹果就已经宣布在四川建成了40兆瓦太阳能项目。记得当时库克就说要扩大在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要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电网地区建设超过20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据说,这个项目产生的能源相当于超过26.5万中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后来,苹果果然又陆续投资了在内蒙古及河南的太阳能及风电项目…… 想想要采购的中国清洁设备,想想中国碳排放的现状,再不济就想想北京已经持续了两天的雾霾天(虽然这可能跟苹果的行动没啥关系)…… 即便有人说这与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一样,是对中国政府的示好,以助其硬件及软件销量……嗯,这种示好和笼络我倒是挺接受的,能再多来点吗? “企业责任,多虚啊”。但是我们,多缺啊。 建研发中心?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 从经济效益角度,我可能会认同那位企业代表的话。 富士康在郑州建厂,解决了20万人就业问题,这还仅仅是一个地区。你应该知道这对一个省的GDP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就是让特朗普对“迁厂”议题如此癫狂的原因。 因此,与代工厂创造的产值相比,作为少数技术研发人员的“圣地”,研发中心为中国贡献的GDP…… 你可能会说,“研发”是生产链上游,“设计”与“技术”才值钱。的确,如果能够通过本地研发中心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包装,并投入市场,它是能够为中国创造税收的。 但有一点请放心,最核心的技术研发与硬件专利性设计大多只会集中在苹果的大本营。此外,这些研发中心是否会有“设计”岗位,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有些人认为,研发中心的主要作用除了让苹果的产品营销及软件开发更加本土化,顺便用低成本笼络一些技术人才,其实就起到了安抚中国市场以及政府“润滑剂”的作用。 但是,如果从经济角度挪开,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没研发中心的时候,大家都嚷嚷着海外公司只把中国当做电子垃圾输出与代工工厂……现在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建在了中国,即便有些可能不实在,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及中国人才的重视。 此外,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苹果的诱惑力也实在太大,很难想象技术人才会对苹果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不心动。而与国内企业争抢人才这一说……难道在苹果“学师”以后,不会被国内公司抢的更厉害?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技术创新、优化产品、力证走向产业上游……其实,有些话说多了未必有用,但一些大公司的动作却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态度与观念,而这显然是政府乐见其成的(提升民族自信心嘛)。 想想看,作为“全球的研发中心”,以色列经济结构的转变——“研发在内、生产在外”都是因为什么?你就明白了。 如果以上你都不以为然,那么建立研发中心至少对所在城市来说,开奖,是一件能让人满面红光的事情……以后可以出门就说“怎么样,苹果研发中心建在我家门口!” 显然,充当门面,为城市拔高形象,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见仁见智”的时候到了,以下为库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全球环境下的创新”上的演讲实录,由清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钱颖一主持。 论坛实录: 蒂姆?库克: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能够和钱教授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我非常尊重清华大学,过去的10年是非常了不起的,想想iPhone之前的苹果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是美国,大概有60%的收入是从美国产生的。现在我们收入当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于美国之外的地区,所以苹果在过去10年变成了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公司。10年之前每年苹果的收入大概是200亿美元,而现在已经达到2千亿美元,苹果的规模整个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看一下我们的销售情况,我们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比10年之前更多,所以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不断扩展规模的过程。但是可能最重要的也是一直不变的,就是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生产出最好的产品,那么世界上一定会有很多的人希望能够购买到这个最好的产品,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在过去10年我们的产品战略得到了证实,这10年真的很了不起。 钱颖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