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滴滴、易到等网约车出行项目做到后期,补贴大战的高额利益,使得大量私家车主变成了全职的快车、专车司机。很多原本不用上路的私家车为了赚钱也开上街头,成为专职运营车辆。自此,atv,网约车平台成为很多人的主要谋生手段,大量周边地区的私家车涌入一、二线城市,使得原本就不通畅的道路更加拥堵,出行效率大幅降低,尾气排放更是加重了PM2.5的浓度。 滴滴模式需要引以为戒 像共享单车这样打着共享经济旗号其实在做自营业务的模式,都称作滴滴模式。滴滴模式不是共享经济,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无论滴滴模式进入哪个领域,atv,都会占用一定的行业资源,并最终加剧行业资源紧缺型或者造成浪费资源; 其次,它并不是真正的共享,而是将自己的资源拿出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把通过平台将第三方资源开放,本质上还是一个自营的服务平台; 第三,不是让用户把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分享给其他用户,而是通过平台将这些闲置资源收归自有,然后再开放给用户。 滴滴模式在业务经营上没有问题,但通病是大量占用其所进入领域的资源,在规模化以后造成更严重的行业资源浪费、效率降低以及相应的社会现象。如果是普通的行业还好,但是像出行这样与社会民生关联比较紧密的领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滴滴等网约车加重交通拥堵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民生问题,现在共享单车由占用了更多的城市空间资源。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采用滴滴模式的商家而言,共享经济并不是为了缓解社会资源压力,只是其企业运营的手段而已。滴滴模式越到后期,占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也就越多,给城市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因此,大家应该警惕滴滴模式,采用滴滴模式的商家也应该引以为戒,并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该商业模式。 本是为解放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滴滴与共享单车,虽然实现了让用户出行更为方便,却让城市交通更加拥堵。滴滴模式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捷,但也加重了很多社会性问题。我们不能说这类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但将企业发展建立在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上,在政策监管之下生存,并非做企业的上乘之选。 企业们,当引以为戒。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