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喊麦,获取完整视频回顾。 学渣+外包仔 我小的时候性格是小聪明中略带一点自卑,体现出来就是各种不服输。于是乎,读书的时候就特别看不起学霸,觉得这些死(xue)读(xi)书(hao)的人长大后不会有特别大的出息,天生我才必有用,将来必有一天会胜过他们。把“其实我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抱负深藏心底,在深入浅出电脑游戏以及攻略应用若干年后,我成功地就读某大专院校。 在一个不太好的平台中,我自然也觉得读书没有什么出路(当时连校园招聘都没听说过)。在谈恋爱和玩游戏和大学之路走到一半时,突然发现隔壁宿舍有个哥们的屏幕上居然不是熟悉的游戏画面或者各国小姐姐而是一片黑底白字,小哥扣了扣脸上痘一脸不(zhuang)屑(bi)地说——做网站啊。看完小哥给的几个网络ASP教程,我加入了小哥的工作室开始一起接单。于是大学生活变成了打游戏、接单和谈恋爱。 毕业后,觉得光接单挣钱太少,感觉还是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atv直播,便去了上海一家IDC公司,在那里做比较火的前端和PHP,顺便学了学机房运维。偶然发现读书阶段的女神在北京读研后,便跟随之转战北京。 到北京面试过新浪的PHP和雅虎的前端,都败于“计算机基础过差”。痛定思痛中受女神鼓励愤而考研。不想我人品爆炸,一次就进入了梦想中的最高学府。受尽真学霸的各种蹂躏后,重新认识了学习。 有几个切身感悟给同学们: 勇敢承认自己差,但可以不服输; 越容易学到的东西,含金量也越低; 牛人背后,都有苦逼积累期。 清华到360 在清华,导师同学给我灌输了一个“习惯性优秀”的理念。这个理念让我在未来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上都不停思考:这个问题必须现在解决吗?这个问题目前有几种解法?我有多少成本可以使用?放开成本限制有没有更优解?站在比当前问题高一级的视角配上训练有素的方法,能让人成为更优秀的problem solver。 我还没毕业就被拉入即将上市的360。当时360的人员和组织在飞速扩张,有很多新的业务也同时有很多新的机会。我进入了游戏部门,学的是数据挖掘,做的前端。虽然工作很忙,业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成立前端分享会,学习知识,传递优秀解决方案。积累了很多前端基建与公司级服务,并参与筹划了360技术委员会前端分TC。 能够帮助他人、树立价值观并产出实际价值,很自然的我就成为了Leader。总之,在页游高速发展的那几年,我有幸能跟随着业内第二的页游平台一起成长。从前端组长到用户产品技术经理到ToC业务线负责人。而最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大波积累了平台、支付、社交乃至直播的大量业务场景随时准备起飞的小伙伴。然后遇到直播风口,加入熊猫直播。 这个阶段的切身感受: 技术是一种能力,要产出实际价值; 站在产品,甚至是业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别单飞,和小伙伴们一起飞。 创业公司CTO 在某一个阶段待着的时间过长,j2直播,就容易产生焦虑:我以后的工作就是这样了吗?尤其是在业务稳定以后,寻求更高个人成长的内心之火就越来越旺。也就突然在这个时间段,传来了王校长(王思聪)在寻找直播团队的消息。恰逢我们团队刚刚支持了一个直播秀场业务,于是用了3周时间改搭了一个熊猫直播的Demo,获得王校长的信任并开始合作。再一个月后,熊猫直播Beta上线。 与黑产斗争 尽管在正式上线前根据直播用户规模情况估算好了开放注册后的峰值,但是初始上线仍然被黑产的海量机器人注册打败了(初始50万用户里面80%以上后来确认是僵尸号)。团队72小时没有休息,上线风控策略,扩容业务稳住。事后复盘的时候得到的经验是:高聚光灯下的业务并不等同普通创业,尤其是没有时间等待你慢慢成长。后面风控成长为反欺诈引擎,并与数美和阿里云等风控合作,对恶意注册,恶意刷竹子,人气,弹幕广告等黑产起了很好的抑制 近似于攻击的业务模型 当LPL比赛(最大的英雄联盟赛事)出现一波五杀;或者PDD朴老师(热门主播)大吼一声兄弟们给我送一波竹子。平台的弹幕服务和数值服务都会迎来峰值。而峰值,一般是均值的数十倍。弹幕的压力来自于分发,而数值的压力则来自于事务。在高峰期,弹幕集群下行的带宽接近100GB,数值服务则会有数十万QPS。最早弹幕刷脸用了360小伙伴的服务,现用自研的无分流的弹幕系统,部署三云四地,BGP带宽储备近200G。而数值礼物则参考了业内的无事务礼物方案进行了改造。(弹幕系统会在近期内开源给社区,礼物系统可以搜索沈冠璞同学的分享《百万弹幕下的礼物系统》) 与公有云的磨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