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后为何还深受资本青睐 VR资本市场开始逐渐回温。专注于VR硬科技的UCVR于2016年底完成3000万A轮融资,由上市公司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投,武汉华博通讯有限公司跟投。VR输入设备商KAT VR开春就获得了获A轮3000万融资。一站式VR解决方案提供商米影科技也于近日宣布完成Pre-A轮千万级融资。光场相机技术厂商Lytro也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D轮融资。导演斯皮尔伯格支持的初创公司Dreamscape Immersive已筹资1100万美元并计划在商场提供VR体验。在2016年遭遇寒冬之后,这些VR线下相关企业或厂商为何还能继续受到资本青睐。实在令人费解。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2016年VR线下店的发展状况去找。 疯狂进驻一二线热门商圈 自从PSVR、HTV VIVE等主流的VR设备上线以后,介于VR家庭体验的高成本,VR线下体验店成为很多用户尝鲜第一选择,atv直播,当然这也被VR行业视为最快变现的渠道。甚至看好VR可以复制网吧的商业模型并促使行业的快速落地。 线下店的出现对于整个VR产业链来说确实没毛病。一是可以帮助VR硬件商进行产品推广,二来可以帮助VR内容商,加速内容的变现,提升内容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硬件厂商和内容商想更快切入C端市场,最快的渠道有且只有VR线下体验店。 VR线下体验店说到底就是一种新型娱乐方式,无外乎让我们除了电影院,KTV,游乐园之外多了一种选择而已。随后VR线下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开始遍布一二线城市的大中小商圈或休闲娱乐点。据悉全国已有将近3000家VR线下体验店。可真正能赚钱的店并不多!16年能盈利三成不到,52%以上的店只有一成回头客。个人体验店开始出现关店潮。 VR线下体验店是不是伪需求? 随着单一模式运行的VR线下店生意逐渐遇冷,令不少从业者反思VR作为娱乐所需是不是个伪需求。当年我们可以花2块钱聊1个小时QQ却不愿意花50块钱体验13分钟的VR。这究竟为何呢? ①作为娱乐应用极度饱和的今天,要让C端用户愿意重复购买,你的内容至少得长期更新。你要C端用户理解VR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难穿破他肯定理解不了。所以高要求的C端市场和还未到及格线的VR应用必定存在着的强烈冲突。 ②而作为占比高达70%为中小个人店铺,从投入产出比而言,他能提供给用户也只有单一的VR体验模式。这种量体大的小店没法像中大型品牌店,还提供餐饮,电影,聚会的等周边需求。所以也导致他们处在最险恶的边缘。 总的来说VR作为娱乐需求并不是伪需求,只是这种需求方案对比已经成熟的影院,KTV,密室逃脱等线下娱乐应用来说,它只有快速迭代并且足够成熟才有可能成为用户列入选择范围的休闲娱乐需求。否则最多也就是一次性消费。 遇冷并不等于失败 初期VR线下店的发展严格意义来说更是一次测试。出现VR设备和内容,并不等于VR可以成为市场应用。就连PC端进入移动互联网端,这其中都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摸索测试。更别说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系统的VR技术。这场测试可以更快让VR从业者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VR核心用户仍是小众市场,前期的探索也只是对VR潜在用户进行的市场教育而已。 如何扭转劣势 整个VR产业链里,所有公司都是共存亡的。如果内容和硬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线下体验店也只能止步不前。而这种状态持续的结局就是“灭亡”。在上一个阶段对消费者进行线下普及教育以后,好内容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