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挑战在于,即便位置可以,便利店的单店营收和坪效其实非常有限。如果是直营店,扣除房租、人工、损耗等各种成本,利润非常稀薄,甚至亏损。 在北京,业内有个共识,便利店单日营收低于7000是没办法赚钱的。即便7-11现在也没有办法保证每个店都赚钱,一般是开一批关一批不断优化。 “便利店根本不是在跟同行竞争,是在跟异业、全行业竞争,凡是开铺的都是竞争对手,便利店的盈利能力没办法租下好位置,跟房产中介、早教,甚至美容美发行业的房租支付能力没法比。”一位投资人告诉德叔,好位置在一线城市已经很难找了。 单个便利店的利润稀薄到什么程度?可以说赚的就是人工工资。 举个例子,假设北京一个线下店一天的营收三四千,一年就是一百三四十万,毛利大概22%就是三十万,一年的房租怎么也得10万,再去掉水电、损耗等各种成本,净利润也就十几万。 这种情况下,只适合夫妻来经营,如果要做连锁直营,雇佣两三个员工就赔死了。夫妻二人能接受每年赚十几万,并且可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心尽力不浪费,还不用交社保,不用扣税。 而要做成连锁的直营便利店,即便日营收翻倍到了七千甚至一万,扣除员工工资和加班费、税收社保、各种损耗,净利润也就几十万。 要开出一两百家店,不是两三年的事情,还需要建一套配送体系,对供应链要求很高,投入非常大。很可能的结果是,花了好几年开了一两百家店,“但亏得一塌糊涂”。 “便利店用直营做的话肯定做不大,不可能开出那么多店,全家在上海赔了十年,最后怎么赚钱的?开了加盟就赚钱了。”上述人士对德叔说,日本便利店就是以加盟为主。 你会说,好啊,那就搞加盟,赚加盟费啊。一是,加盟费你能赚多少,没有想象力;二是搞加盟之前,必须要通过直营走通模式,这需要足够的时间;三是,搞加盟你又会面对另一个大坑,就是供应链。 中国便利店行业搞了几十年,为什么还这么松散,连锁便利店占比都不到5%? “这是因为,供应链都是本地化的,扩张到一个城市又要重新搞一套,从头开始搞,拓店、服务、配送。” 结果到最后,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吃惊地发现一个事实:便利店行业容易搞不大,但把自己搞死是很容易的。 换个角度看,创立于2011年的全时便利店,用了5年时间开了106家店,投入资金无数,投资机构两年前仅仅给了15亿的估值。 一位便利店业内人士对德叔说,全时在北京干了好多年,也很专业,来自日本7-11北京的团队,但也就这样了,跟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估值完全没法比。 便利店的投入和产出对于风险投资并不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目前,7-11在北京是盈利的,但其200来家店是进京13年一点一点开的,它前7年只开了100家店,最近两年才加快速度,并放开加盟。 德叔了解到,7-11每家店的投入约为200万,投入10个亿也就开500家店,这个业态是一个典型的重投资行业。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即便能大幅降低单店投入,如果按照直营模式的话,30个亿投下去,也就开一两千家店,而且需要花很多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