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厂商自己做芯片,自产自销的又增加了了一家。目前这个名单已经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从已经被披露的公开信息看,小米的松果芯片可能主要是用在中端手机上。 尽管很多人惊诧小米也要做芯片,其实这不算是雷军的心血来潮,因为小米松果芯片的细节流传出来的是早在2014年11月,大唐就把SDR1860平台技术以1.0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松果科技,一家小米与联芯合资的公司。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推出一款新的手机芯片,并不算多么迅速,但是对于小米来说却显得至关重要,至少在两个层面是重要的,(一)是小米在过去两年遭遇了巨大的增长压力,市场表现低于普遍预期,小米引领的互联网手机范式遭遇诸多负面解读;(二)是行业角度智能手机的竞争开始向产业底层延伸,更为基础的技术成为决定手机厂商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行业发展模式从体验和营销为主的上半场进入了技术和品质为主的下半场。 所以,在蛰伏也好、内功修炼也好,此时此刻,推出一款自己的手机芯片,对于小米来说,不啻为一次自降甘雨的蛰变。 但是手机芯片这件事情,并不是像手机一样那么轻松。要知道时至今日能够在手机芯片领域还存活的玩家已经不多了,早在2012年德州仪器(TI)就宣布推出移动芯片市场,Broadcom、意法爱立信、英伟达也早已经放弃的放弃,转型的转型。还有芯片巨头英特尔,在坚持多年之后,也在2016年无奈宣布放弃移动芯片市场。 目前所剩无几的手机芯片厂商,只有高通、展讯、联发科、以及华为、三星、苹果几个重磅玩家。 新玩家小米的芯片征程能否顺利? 有意思的现象是华为的手机芯片却逆势而扬,在过去的两年表现非常抢眼,比如在2016年中旬的时候,华为就宣布过麒麟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8000万,并且华为还把自己的麒麟芯片用在自己的高端手机上。 华为为何能够逆水行舟,在手机芯片市场异军突起呢?行业内有很多观点,比如华为自身在研发的雄厚技术、人力、和资本,比如华为自己的终端出货量规模和市场规模能够给华为芯片带来规模经济,这些观点,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比较重要: 一是专利,华为建立和宽厚的专利墙,有个细节能够说明一点问题,2016年的时候,中国的专利局公布数据显示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了专利769件。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专利的重要性呢,是因为在芯片行业,最成功的商业模式是高通的商业模式,在高通的商业模式中,专利是赚钱的东西,芯片高通都是委托给第三方生产,销售上都可以薄利,atv,而且高通通过芯片与专利授权捆绑的方式,建立了良心的循环。而其他芯片厂商则很难把专利和芯片做到像高通那样捆绑。 所以我把专利列为华为芯片能够异军突起的关键要素。 二是持续投资。华为海思从2004年成立到今天已经超过12年,这十二年,海思的冷板凳做了可不是一天两天,作为技术、资本、知识三密集的芯片产业,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性投入,华为海思恐怕也很难有今天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小米来说,可能并不需要向华为海思那样十年冷板凳,从2014年与联芯联合成立公司,到今年2月底拿出第一款芯片,说明整个行业的学习曲线陡峭程度是下降了的。 但是对小米来说,芯片看上去的确是一个必修课,即使单纯的从迎合自己的黑科技属性上来说,做一款自己的手机芯片,也是比较的。 况且还不止于此。 手机芯片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在于,这是在产业下游确保竞争差异化优势的基础,小米有一款自己的芯片,就像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提供差异化体验。 即使从竞争的角度,我想雷军肯定对标的苹果和华为,atv,这两家都有自己的手机芯片,在竞争要素结构上,小米必须与对标的对手相同,才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竞争吧。 总而言之,小米做手机芯片,是一个好事儿,但是也并不容易。对行业是好事儿,可以提高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水平,对小米并不容易,耐心和耐性,可并不像互联网思维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