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能够提升耳朵「幸福感」的产品类别,降噪耳机的使用场景正在拓宽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耳机「颜值」的追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作者 | Rubberso 或许在耳机厂商眼中,降噪耳机的标准用户画像应该是这样的:西装笔挺,开奖,坐公务舱,在飞机起飞后掏出一本财经类杂志或者 ThinkPad 笔记本…… 就拿价格相近的索尼 1000X 和 Bose QC35 来说,我们在后认为它们的降噪效果不相上下,可以代表当下民用降噪耳机的最高水准。与此同时,它们都采用了比较「保险」的外观设计,内敛、低调,但少了一些仔细端详下去的理由。
索尼 1000X(左)和 Bose QC35(右) 分享一个个人的经历:去年在 Bose QC35 发售后,我曾第一时间从美国「人肉带回」了一个,出色的降噪效果陪伴我度过了不少旅途时光。但是后来 B&O BEOPLAY H9(以下简称 H9)成了我的「新宠」,并把 QC35 便宜出给了同事。 换掉 QC35 的原因在于,我只会在坐飞机、高铁的时候才会用上它,日常生活中佩戴总觉得它的外观过于「商务」了,跟我这种衣柜里没有几件「正经」衣服的人还是有点风格不搭,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相比之下,H9 的外观更加「随性」、充满活力一些。
降噪耳机「三剑客」,最上为 H9 在所有耳机类别中,降噪耳机的「工具属性」要更强一些,降噪效果往往是评判耳机好坏的第一要素。但作为一个能够提升耳朵「幸福感」的产品类别,直播,降噪耳机的使用场景正在拓宽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耳机「颜值」的追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也是 H9 这类耳机存在的价值。 外观 其实我用上 H9 已经有 1 个多月了,本来没有打算把它当做一款新品专门去写文章。但在极客公园相继发布关于、的文章后,我发现确实有很多读者很介意它们的外观,所以才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 H9 的使用体验。 首先要说的是,虽然从命名上来看 H9 像是 H8 的下一代产品,但其实两者在功能上(无线、降噪、滑动控制)大同小异,最主要的区别其实在于耳罩的大小——H8 属于「压耳式」,有些人带起来可能会觉得不舒服;H9 换成了「包耳式」,和主流降噪耳机保持一致。
B&O 部分耳机产品线 价格方面,H8 的国行价格为 3798 元,H9 则贵了 100 元(3898 元) 。可见两者并没有拉开价格差距,它们更像是同一款耳机两个衍生的版本。 如果你之前接触过 B&O 的头戴式耳机,一定对 H9 的外观不陌生。你可以说是 B&O 的设计师偷懒,把同样的外观套在 4、5 款产品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不对称转轴加圆形金属表面的设计确实很经典。而耳罩和头梁部分真皮材料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副耳机的质感。
在佩戴舒适程度上,我认为 H9 和 QC35 相比是不相上下的。虽然 H9 比 QC35 要更重(H9:296g,QC35:234g),而且圆形的耳罩并不能将我的耳朵完美包裹进去。但是 H9 的羊皮耳罩非常柔软,耳机带起来也不「夹头」,在舒适度上为它扳回了不少分数。
值得一提的是,H9 的耳罩和电池均采用了可替换卸的设计,这两个部件也是耳机上比较容易发生损耗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在同类产品中算是一个「加分项」,无形中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维修成本也更低)。
可拆卸耳罩
可拆卸电池 降噪 & 音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