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手q,他们依然是自信的:我的交互设计更有逼格啊,我的交互习惯(斗图、涂鸦等)更符合年轻人特点呀,我的功能点子更有创意呀(人脸识别贴图、阅后即焚、打卡、宠物等)…… 行,还是那句话:您说的都对,手q有各种low,而你的产品从界面到交互到功能都更符合年轻人特点,但就除了一点:和微信一样,手q掌握了关系链呀! 三、最强大的护城河 对于社交产品而言,握有关系链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护城河,没有之一。 什么叫握有关系链?其实就是你的所有好友和日常关系都在那个平台上,你也习惯了用那个平台“运营”你的关系链。这有两层含义:一来要有关系数据,二来要有使用习惯,缺一不可。 这就好像我们的手机通信录一样承载了大部分的关系链数据,但是我们运营维护自己的关系链,已经不会用手机通信录(来电话和短信)了;也许支付宝已经竭尽所能获取了我们的关系链,但是除了换福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在那上面运营维护自己的关系链。 手q是如何握有关系链的?新生到校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建一个班级qq群吧,有什么事在那里沟通。于是顺理成章同学们都加了群,后来互相都加了qq,再后来各种社交行为基本就是在手q的消息和空间里了。 一旦青少年的关系链被拿下,则无论对手做什么,都已经很难再撼动。因为这时社交产品的比拼,已经不再是谁好谁坏、谁有特性的问题——不论挑战者有怎样的优势特性,他都要对抗主流社交产品已经掌控的整个关系链。 也就是说,当一个用户想要用你的新产品替代手q(或微信)时,他的成本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和我所有的朋友熟人失去联系,直到他们全部都用了和我一样的新产品、并且在上面和我建立了联系……为此,我将不得不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推介这个新品。 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你的特色功能,你的逼格界面,你的优化设计……这些都是吸引人的,但是一旦他需要付出“暂时失去关系链”的转移成本,这些优点都变得无力。 按照邓巴数原理,一个人稳定的日常社交网络大约是150人,也就是说,你得让这个人至少动员50到100人使用新品,否则一定会陷入四面无人的孤独。更何况很多人的通信录,远远不止150人。这是怎样的成本?简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于是,再多的优越特性,在必须付出“转移关系链”的沉重成本面前,都像是蓬勃生机的新生儿,撞上了叹息的墙壁。你不是不够拼,只是输给了“天意”。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faceu做的再努力,atv,小盆友们也只是把它当作“激萌短视频”制作工具,这些视频做出来还是要发到qq或微信朋友圈里社交的,而要他们在faceu上一直社交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悲哀的是,手q总能反应过来,你的激萌表情、美颜滤镜、阅后即焚……企鹅家都可以抄啊,哦不,我是微创新! 悲剧一次次上演,新产品新特性总能在一段时间内引发轰动、吸引一波流量,却始终无法动摇腾讯的关系链护城河。而企鹅总能反应过来,稍加跟进,则所有的“用户时间”又可以一步步吸回去,吃了骨头都不给你留渣。 也许,当你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告诉小盆友你的产品可以这样那样的好玩,可以满足这样那样的需求,他们一定会表示乐于尝试使用。但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如果加一个问题:“那么,你愿不愿意从此就不用qq了呢?” 他们几乎一定会面露难色:“那得看……我的朋友是不是也都在上面了。” 也许你要说,我并不是要替代qq啊,我只是让年轻人多一种选择、两者并行不悖啊。然而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一团懒肉,就算一段时间内浮躁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产品交替并用,但假以时日,他们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最方便社交的工具。什么是最方便?关系链在哪里,哪里就最方便!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都凉了,那么为何snapchat可以成功呢? 四、窗口只出现一次 我们分析snap成功的因素,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阅后即焚的反社交压力、富二代对时尚的敏感,符合95后心理的绝妙设计,令人上瘾的高效玩法机制,早期的小情色(黄图炫耀工具)…… 但是在我看来,这款准im的社交产品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起飞的那一刻,社交领域的老大facebook在移动端反应太慢,甚至没有一开始就意识到im是比newsfeed更加刚性的存在。这给了斯皮格尔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