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到了。说到鸡,大部分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吃、好吃、怎么做都好吃。这也难怪,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人们大规模吃鸡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上万年,并且把鸡养成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鸡的数量多了,相对而言对鸡这一物种的关注反而减少了,以至于人们在说起鸡的时候,甚至下意识的将它排除出“鸟类”的范畴。在人们眼中,鸡更多的是一种商品,一道迟早被端上餐桌的大菜,而缺少了将它视为一种鸟类的眼光。尤其是对于鸡的智商问题,人们的误解更是巨大。
看到那若有所思的背影了吗?图片来源:驴妈妈旅游。 在人们的印象中,鸡,尤其是广泛饲养的家鸡,它们只是咯咯寻食的“会走路的肉”,智力二字和它们无缘。“呆若木鸡”一词,正是这一印象的真实写照。不过就在最近,一篇发表在Springer期刊Animal Cognition(《动物认知》)上的综述,总结了数十篇关于鸡的智力的研究报告。这篇综述显示,人们对鸡的智力低估太多。鸡的智力不仅可以和我们通常认为是“聪明”的鸟类,如鹦鹉、鸽子、乌鸦等相提并论,甚至一些智力行为发展出的时间要远快于人类。那么,鸡的智力,都展现在了哪些方面呢? 鸡也会“脑补” 如果将一个物体逐渐移动到遮蔽物后面,那么这个物体还存在吗?稍有常识的人就会看出,这是明摆的事嘛!不过,想象出被遮蔽物体的存在与否,其实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这种看起来简单的“脑补”,其本质并非简单,这要求被试的动物了解“物体不会凭空消失”这一概念。 科学家们将这种能力称为“视觉认知”,并将这种认知从“完全不能理解隐藏物体的存在”,到“能够预测隐藏物体继续位移一段距离后的位置”分为六个级别。通常人类幼儿在2岁时能够达到最高级别。
谁还不是个小公主咋的。摄影:Julie Persons。 相应的,鸡同样可以做到跟踪移动的物体,并在物体被部分隐藏或全部隐藏后“脑补”出物体依然存在。例如,在小鸡刚孵化时给它们观看一个红色三角形,使得小鸡对这个三角形产生印随行为。很快,这些小鸡就能够意识到“遮蔽了一个角的三角形依然是三角形”这一概念,并对其产生趋向;而在孵化两天后,小鸡们对被完全遮蔽的三角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向。这种行为虽然看起来简单,甚至“天经地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意识到被完全遮挡的物体依然存在”的能力,在人类中要1岁左右才会发展出来。 “计算鸡” 鸡同样具有数值概念,甚至有一定的比较和计算能力——虽然谈不上进行复杂的乘除计算,但简单的加减计算对于鸡来说并不是难事,并且这一能力在孵化后数天内就可以产生。同样的,科学家们让刚孵化的小鸡对5个红色的小球产生印随,然后减少三个或两个小球来观察小鸡们的反应。结果显示,小鸡们对剩下更多小球的组更感兴趣。这一实验表明,3-4天大的小鸡,就已经有了“多”和“少”的概念。
而接下来的实验更让人惊讶。科学家们让小鸡观察两个屏幕,上面分别具有数量不同的红色小球。然后这些小球消失,同时有小球从一个屏幕移动到另一个屏幕,当移动完成后小球也消失。同样的,小鸡们会去选择那“隐藏”了更多小球的屏幕查看究竟。这一现象意味着,小鸡们需要对两块屏幕所表现的小球的数量进行加减,从而判断究竟哪个屏幕“隐藏”了更多数量的小球。这意味着,几天大的小鸡已经掌握了粗略的个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至少是加减后对结果大小的比较。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计算鸡”啊。 “农场主与火鸡”的故事 在《三体》中,讲述了一个“农场主和火鸡”的故事。故事中一只聪明的火鸡通过对农场主行为的观察,“预测”了每天11点食物会降临的规律——当然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场。不过抛开寓言的意义,鸡和火鸡一样,也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预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