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旭昭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研究生,来源:S-Tech(ID:S-Tech1014) 自从2014马年春节微信推出了红包功能,抢红包迅速成为春节(和各大节日)最受欢迎的娱乐。这篇文章将以 “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抢红包”做对了哪些才上升为国民娱乐。 感谢科技的发展,让红包超越时空阻隔,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互动仪式——发红包&抢红包。 原来抢红包很温暖,一分钱也是爱,丢一个红包激发出的是隐藏在群背后的情感能量。 本期关键词:抢红包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自微信抢红包诞生以来,迅速走红,微信团队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27日)0点-24点,微信共收发微信红包142亿个,较去年同期增长75.7%,创下新高。收发红包的最高峰在24点到来,每秒达到76万个。微信抢红包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契合用户的真实心理体验和内心情感交流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发放红包的互动体验中聚集了“情感能量”。美国社会学者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我们分析微信抢红包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什么是互动仪式链理论? 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的核心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发展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相应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他同时指出互动仪式还是一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 其中有四种主要组成因素或起始条件: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统一场所; 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 3.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 最重要的是第三项(相互关注的焦点)和第四项(共享的情感状态)相互强化。 当互动仪式各要素有效地综合,并积累到高度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参与者就会产生以下体验: 1.群体团结,一种成员身份的感觉; 2.个体的情感能量,一种采取行动时的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 3.代表群体的符号,即标志或其他的代表物,能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相关; 4.维护群体,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 微信抢红包的互动仪式分析 1. “同时性”和“排他性” 微信抢红包过程中是否具备互动仪式的四要素呢?抢红包一般是在微信所建立的群内进行的活动,参加者一般都是亲戚朋友,用户之间关系较私密,黏合程度高。同时一般抢红包或由其引出讨论的话题涉及群体内部人员,只在群体内部传播,具有私密性,也因此对群外人设定了界限。柯林斯认为,仪式本质上是一个身体经历的过程,人们的身体聚集到同一个地点,开始了仪式的过程。 而微信抢红包的用户之间并没有聚集在一个真实的地点同时进行交流,如何满足同时在场呢?抢红包的用户可以借助微信即时互动交流,通过语音,文字,表情包,图片等一系列的符号,用户可以及时接受信息,理解他人的信号,捕捉他人的姿态和情感,确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而能推测或判断人与人之间的意图(即达到主体间性状态)。 虽然微信抢红包在朋友群进行,atv,但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神经系统能够直接远程产生连带作用,其效果与亲身在场类似。这打破了传统媒体所受时空束缚。因此抢红包符合“同时在场”和“设定界限”两个基本条件。 2. 共同关注的焦点 柯林斯认为,相互关注的焦点是仪式运作的关键因素,这种焦点是自发形成的,人们并不刻意去关注它。用户通过在群里发放红包,并在红包上写上祝福语或用途,引发群成员迅速点开。首先红包作为一种利益的象征,不管多少,具有物质性,契合受众的惰性和爱占便宜的心理。其次抢红包具有趣味性,在抢拼手气红包时,人们可以随机抢到金额,这刺激了受众想玩的欲望,从而吸引更多人去关注参与。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