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热潮之下,白宫、英国政府、斯坦福大学,高盛、阿里等等各路机构,都拿出看家本领,出台人工智能报告。虽然这些机构名头很大,可在人工智能报告这事上,他们可能要被一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机构——乌镇智库,给碾压了。为什么?从数据的完整性、覆盖面,或是报告制作的时间成本、速度上,乌镇智库和网易联合制作的这份报告,是美国白宫、斯坦福大学这些无法比拼的。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报告是怎样的做法。拿现成的例子,atv,美国白宫第一份报告,《美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计划》,从2016年6月着手准备,10月份发布,总共花了4个月的时间。同样是10月发布的,还有斯坦福大学的报告。用了多久呢,至少是一年时间,2015年秋季就启动。 时间长是一个特点,另外就是人力耗费也多。白宫的报告用了多少人呢?具体我们不知道,但白宫专门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管这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子委员会。斯坦福大学则成立了一个17人的研究小组。这小组的成员来头都不小,人工智能领域里,学术界的、企业界的、产业界的专家,还有相关的法律人士、政治科学、经济学的学者,都有。没办法,人工智能太专业了,门槛不高不行。 (斯坦福大学的17人成员名单) 现在人都齐了,接下来就该说说怎么做了。通常就是调研、开会、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观点、意见,最后做一下总结,一份报告才算大功告成。美国白宫的、斯坦福大学的、英国政府的,都是这样。而像高盛、阿里巴巴、艾瑞咨询这些企业机构的,自己有投资,自己有些数据,直播,可以再做点数据分析,罗列一下主要的人工智能公司。 基本上,传统的报告就是这样。首先得有人,有专业的学者,然后得有时间,才能搞调研,做研讨,最后把报告写出来。因此,几个月出一份报告,很正常。而且,这些报告都是文字,通常就是厚厚的一本。 (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数、专利申请数与融资规模比较) 那么,乌镇智库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它生产的人工智能报告,可以碾压白宫、斯坦福大学的报告。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快、全、准、简单。 白宫的报告花了4个月,斯坦福大学的报告至少是一年时间,乌镇智库的用了多久呢?一个来月。其实这个时间还不是太准确。最终报告出来是一个来月,但中间每周都有出产报告,从框架篇、产业与应用篇、学术与研究篇、投资与融资篇,最后才是精华篇。 生产周期这么快,那么专业程度如何?准确么? 乌镇智库的报告,为什么能生产这么快?他们自己说了,他们是大数据驱动的,用大数据来生产报告,而且就只有两作者:数据和机器。所以甭管你什么报告,用数据、算法、机器,运行一下,报告就七七八八了。 乌镇智库的网站上就有介绍,它现在有全球1亿多条专利、1亿多篇论文数据,8千万多条知识图谱数据,近千万社交媒体数据。而且,有点吹牛地说,号称从公元1001年以来的论文、专利数据都有。信不信由你,反正从报告的质量,是可以看出来的。 所以呢,乌镇智库生产报告,在数据样本上是绝对全样本。它也不需要花时间去搞调查、调研,机器一动,数据就来,自然就快多了。从报告上来看,可以精确到每个国家、每个省份/州、每个市县、每家企业、每所高校的具体情况。比如人工智能的企业有多少、投资情况是怎样的,研究水平是高是低,影响力如何,都有。关键是,数据基本可以做到实时。只要网络上一更新,这边立马就同步过来。 今年元旦,央视财经频道的那期《对话》,就直接用了乌镇智库的报告作为材料。可见内容扎实、可信,真是没得说。 (2017年1月1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人工智能:挑战2017》画面截图) 不光快、全,而且趋势预测,也领先于传统报告。虽然乌镇智库自称不作预测、不作判断,只呈现现象和数据,但报告里对数据进行的交叉比对、相互验证,其实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数据不说谎,数据会说话。传统报告,喜欢预测、预判,但它们靠什么?靠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直觉和经验。靠不靠谱,嗯,我也不作判断,你自己想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