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早读课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关于打车难和打车贵的问题引起朋友圈热议,很多人开始讨伐滴滴,其实仔细想一下,到年底了司机都纷纷回家过年了,供给端变少了,而需求端一点没少,打车的需求自然就难以像往常一样得到满足,按照市场规律打车变难和变贵,似乎是正常的吧。 作为用户的立场上,希望既便宜又能快速打到车,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是作为从业者,除了吐槽抱怨之外,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背后,本质上是平台的供给与需求两端失衡,导致匹配成本变高,那么能否用产品思维来解决呢? 一、「难」和「贵」是跟谁比跟哪个时期比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习惯以感觉来描述所经历的服务体验,而「难」和「贵」都是一个比较级的形容词,这段时间集中出现这样的感觉一定是存在对比,「难」说明过去很容易,现在开始变难了。「贵」说明过去的价格可接受,现在的价格开始不能接受了。 1.同比滴滴去年与今年 回想去年这个时候,有人吐槽过滴滴贵吗?印象中并没有,因为那个时候滴滴尚在和Uber中国争抢市场份额,优惠券的力度虽然不及最开始一两年,但是仍然给用户端很大的补贴。滴滴的价格还是那个价格,j2直播,只是被优惠券折扣之后,让人感觉实际支付的低价就是乘车价格,其实并不是,这就是优惠券在O2O运营中的巨大功效。 去年这个时候滴滴打车难吗?印象中也没有,记得去年年初时和一个滴滴快车司机在车上闲聊,得知滴滴对于司机端都有「每月做满多少单就有奖励」的政策,所以那会儿做滴滴专车快车的司机师傅还有很强的动力在节假日期间依然出来跑车。 滴滴还是那个滴滴,只是拓展市场时期的补贴因素存在,一直让利于司机端和补贴乘客端,让用户形成低价才是常态的心理感觉。 2.同比出租车和滴滴 出租车的打车成功率一直不高,司机拒载挑活儿的现象一直存在,而滴滴快车的价格比出租车便宜,打车成功率也高,所以用户愿意转向使用快车服务。 打车难的问题在滴滴出来之前就一直存在,即使是在繁忙时段,滴滴快车的价格经过1.5倍、2倍动态调整之后,虽然价格在上涨,但是打车成功率在提升。试想一下下雨天的场景,一边是出租车价格稳定不变,但是基本打不到车,另外一边是滴滴快车动态调整部分价格,但是能够打到车,你作为用户会怎么选呢?
二、最近集中爆发的背后原因 滴滴的产品总监在知乎上po了这样一张数据图,基本可以看出近期供给端与需求端匹配失衡的原因。那就是司机端运力的降低,乘客需求的持续走高。
在线司机数在去年年底雾霾严重期间的单双号限行期间有个明显的低谷,车牌号限制,所以司机无法出来接单。然而呼叫订单在那几天却是个小高峰,这也很好理解,原本自驾出行的那部分人因为限号问题也只能打车,所以造成供给端降低,而需求端激增,订单匹配故而失衡。 另外从1月10日往后,司机端供给量出现持续下滑,乘客端需求量持续上升,所以造成近期用户的不满与吐槽。 结合滴滴官方提供的数据以及根据经验判断,近期出现打车难和打车贵的问题从根本上源于以下三点: (1)春节临近,外地的司机纷纷回家过年了 如果是滴滴深度用户的话会发现,近一年北京地区的滴滴快车很多都是外地车牌,比如河北、河南等地。 (2)网约车政策的收紧,让供给端长期走弱 专车合法化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其主要措施是限制网约车司机的户籍。以上海为例,已在滴滴注册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一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户籍。一线城市是网约车的主要阵地,敢问又有多少具有北京、上海户籍的车主愿意出来跑滴滴呢? (3)气温降低,出门打车的人也在增多 用户对于出行是一个弹性的需求,天气好、不着急,大可以去坐公交地铁出行。但寒冬腊月尤其是最近气温持续降低,原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那部分用户群也希望出门打车,这是需求端持续增长的原因。 三、滴滴困境背后的人性悖论和真正需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