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两人刚会面时,伊安在飞机上与露易丝面对面坐着,他引用露易丝自己的书中的序言内容打招呼,对露易丝说的:“语言乃文化之基,它是连接各人的胶合剂,它是争论中首先出鞘的利器”。我觉得这句话在影片中的分量很重,因为这部电影的立足点就是两个智慧物种试图沟通但又差点因为语言(或者文化含义)的不同而导致误会,引发战争。到底是武器还是工具,到底是他们提供武器,还是他们需要武器,这都是双方争议的含义。 语言不通,导致沟通误解,可能引发战争。 我觉得这是本片向我们展示的第二个深刻的含义。语言会塑造大脑结构,会构建我们的认知系统。两个不同语言体系的种族或者族群相遇的时候,确实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去打通两个语言体系。如果时间足够的话,还不如共同抚养一批小孩,让他们在双语体系下成长,长大后成为最好的“翻译”。1~3岁是最佳的年龄去培养双母语甚至多母语的小孩,这个时候的大脑结构还在发育,很容易受到语言的塑造,一旦成型就很容易自由穿梭在多个语种和文化之间了。 《降临》的开头部分,女主露易丝对军方讲了一个语言误会的故事: 18世纪库克船长抵达了澳大利亚,问土著人那个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的动物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康格鲁(kangaroo)”,于是英文里袋鼠一词由此而来。然而库克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土语里的“你说啥”。 这个故事非常应景,很容易展现出语言差异带来的误会,不过这个故事的误会,是个美丽的、有趣的误会,并没有造成不可撤回的伤害。
李笑来说过: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无任何感知。反之,若是一个概念存在与某个文化中,即便他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个文化中的人们还是可以主观上感知到这个概念。” 比如在重力加速度这个概念被伽利略发现之前,整个人类都无法在主观上感知到这个恒古存在的客观概念。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也是后来才出现在我们的文明中的,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共同认知。我们中国文化概念中的“上火”、“经络”、“气功”在西方文化概念中就不存在,他们也无法感知得到。 所以,不管智商高低,你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会影响你的认知,认知又影响了你的社交。找朋友、找对象,起码要在同一个认知框架之下,公司也要建立统一的文化共识,以及内部的语言体系,否则沟通起来太麻烦,还容易产生冲突,不欢而散。 人和人之间,因为成长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其实是有认知差异的(观念不同,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目标不同...),这种差异会导致认知矛盾,如果两个人一定要面对对方(同事、谈判对手、上下级等关系),就会形成认知博弈(互相咬说服对方),一旦进入博弈环节就很可能会产生情绪冲突,就像语言和文化不同带来的交流误会一样,双方都没错,只是认知不同,冲突了。如果其中一方的认知太固执,另一方的沟通能力如果又不是很强(情商)的话,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协作,甚至引发冷战或者真正的战争了。
可能这部电影也想借此传达一个信息,让我们更加能意识到认知鸿沟带来的危害,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认知鸿沟本身可能会导致冲突甚至战争, 请谨慎对待语言沟通的方式方法和耐心”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外交和贸易的过程中,站到更高的认知维度观察博弈的双方,更从容地对待双方的认知差异,从而找出共同点,达成共识,那个共识就是电影中所提到的: 非零和博弈! 这个概念真是太酷了,非零和博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