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共享经济之前在中国一直停留在概念的层面。直到去年火热的自行车出行大战中涌现出了ofo。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把自己已有的物品共享到平台,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提高使用率,让更多人收益,最终降低生产能耗,为社会做贡献,甚至能够减少碳排放。 时至今日,ofo进入超过300所高校,覆盖全国33座城市,并在2016年12月进入了海外市场,如新加坡、伦敦及硅谷。ofo平台连接超过100万辆共享单车,超过1000万注册用户,atv,提供出行服务超过1亿次。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单车共享的开始,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学校,更多人正不断把自己的单车共享到ofo的平台上来,这最终让单车共享经济在中国扎根,形成有益的社会企业模式。 二、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的区别 Uber和Airbnb是分享经济的代表,把自己多余的房屋空间和多余的出行空间分享出来,租赁出来,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共享经济是把自己的物品共享到平台,以换得平台同样物品的使用权。也即是说把物品拥有权共享出来,获得对等的使用权。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分享经济则通过把闲置资源放到平台,通过平台变现,让出让方获得收入,购买方则获得实惠和不同的体验。两种经济都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本质上还有所不同,分享经济还是物权的概念,比如Uber的司机只是把汽车空间分享出来,通过服务获得收入,而Airbnb则是把空闲房屋资源分享租赁,获得收益。而共享经济则不在意物品所有权,更在意物品的使用权本身。 ofo的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代表,则是用户把单车共享到ofo平台,由ofo统一升级,如涂色加锁等,当用户共享了自己的单车之后,不再在意自己的单车物权,而更在意获得了使用其他人单车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共享经济甚至比分享经济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的闲置资源的配置,代表更经济的人类美好生活。 三、ofo单车共享经济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的互联网之前一直在拷贝国外的模式。而ofo的共享经济模式宣告了中国互联网走向了真正原创的模式。它既不是学习Airbnb,也不是学习Uber,而是在中国的土壤上创造出来的独特共享经济模式。 ofo从一个想法到最终成为共享模式的代表是怎么逆袭成功的?ofo的逆袭可以作为其他共享经济模式的参考,适合创业者和投资人从共享模式路径角度去思考除了单车之外的其他共享经济模式。 首先它是从北大校园脱胎而出,源自于创始人一个朴素的想法:在校园里随时随地有车骑。ofo的创始人戴威说:“其实我做ofo共享单车的出发点非常简单,就是我在大学四年一共丢了五辆自行车。在大学里,没有自行车,不骑自行车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我就拉着我的小伙伴们考虑,怎么解决老是丢车的问题。一开始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案非常传统,我们就是每天晚上轮流在学校校园里转悠,希望能抓到那个偷车的贼。后来发现这个非常不靠谱,我们不可能靠这个把车找回来。后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换个方法,从自行车本身去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如何有车骑,解决骑车难,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因为琢磨了这个问题,戴威后来一想,如果能给每辆自行车上个车牌,做个标记,就可以进行识别,然后加上密码锁,并连接到线上,就可能解决识别和防盗等问题。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到平台,统一上牌、做标记、加锁,涂成统一颜色,不就实现了随时随时有车骑的想法了吗? 尽管只是为了解决校园骑车问题,规模也不大,但这个想法的背后就有了朴素的共享经济模式。怎么才能做到随时随地有车骑?光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永远力量都是有限的。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都共享出来才能最终实现。只要共享的人多,所有人都可以实现随时谁地有车骑,这是真正的利己和利他的完美融合。这就是ofo的基因,创始人的初衷对最终模式的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次,想法有了。具体怎么做?一开始不做完美的事情,能够容忍瑕疵,同时专注于做对用户核心价值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关于车锁、车胎、防盗、私藏、上私锁、恶意损坏等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但在早期还不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探索出更有优解决方案路上的创业成本问题。核心还是要回到大多数正常用户的骑行体验,绝大多数用户还是靠谱的用户:满足用户短途便捷骑行本身才是关键。这个时候炫酷不是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就是让用户方便地从一个地方快速骑行到目的地,所谓的方便包括停取容易,随时随地有车骑,到了目的地可方便停车等。在这之外,再考虑车辆轻便、价格等因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