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放平台引来第三方卖家之后,京东的利润率从之前的个位数提升到了十位数。然而,京东也不能更大力度的扶植第三方。无论如何解释,从本质上讲,自营和第三方卖家依然在左右手互搏 1月3日,京东3C与国内B2C电子商务企业、3C数码商家“绿森数码”签订1年30亿的战略协议。根据协议,绿森数码将全面接入京东仓,同时也会与京东在渠道、金融及售后等层面展开更深度的战略合作。 消息一经公布,诸业内人士表示惊讶。部分观察人士发声称,这是京东打响了2017年开放平台的第一枪。毕竟3C数码是京东的发家之地,也是自营类目中京东的护城河,将其核心能力开放给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至少显露了京东十足的“诚意”。 这种“诚意”自然引来不少人议论。各路观点纷纷见诸报端,有肯定也有质疑。其中一些观点蛮有意思:“京东的自营业务已经为开放平台打好了基础,同时京东金融、云计算以及物流等方面也能给第三方提供保障,加之京东彻底砍掉拍拍网等C2C业务,从而将流量集中到B2C...”;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京东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高调调整业务架构未必是明智之举。为了实现盈利,京东选择拥抱全面开放平台,其本质说白了就是全面“天猫化”;但在业务层面,京东自营和开放平台终究会有亲儿子、干儿子二选一的尴尬局面,届时一家之主东哥作何选择”? 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不绝于耳。那么问题来了,京东真的仅凭一纸合约就“拉拢”来商家?作为第三方的“干儿子”能得到和“亲儿子”自营一样的待遇,真正利益均沾?倘若都如其所愿,直播,那么“干儿子”上堂入室后,“亲儿子”得到的“宠溺”或随之减弱,这时候“京东爸爸”该去向哪儿? 追溯历史,其实京东布局开放平台已有多年,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也曾在多个场合都有表态。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刘强东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就曾表示,京东所有品类都会同时发展自营和平台业务。他还说,京东开放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会有多种,比如既有官方旗舰店,又有专卖店,还有代理商。 然而,有意思的是,2015年3月刘强东在京东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分析师会上表示:“出于对产品品质的控制,京东并不是随便就将平台向第三方开放的...” 这种矛盾不仅出现在大当家“东哥”不同场合的表态里,甚至在其财报中也有体现。根据京东公布的2016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开放平台市场份额占比达45%,京东也声称,未来第三方开放平台的占比最少要达到50%。然而事实上,从2014年第三季度起,京东的开放平台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40%,这两年的时间里,京东的开放平台业务占比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50%以下。 不难看出,以3C数码自营起家的京东,从一开始就对第三方卖家是又爱又恨的复杂态度,这种态度一直贯穿着开放平台业务发展的始终。 当然,京东或也有自己的苦衷。众所周知,京东的自营业务利润率过低一直遭到诟病。当开放平台引来第三方卖家之后,京东的利润率从之前的个位数提升到了十位数。然而,京东也不能更大力度的扶植第三方。无论如何解释,从本质上讲,自营和第三方卖家依然在左右手互搏。京东到底如何平衡流量,其实所有卖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外界分析京东将大规模推动开放平台战略,其实更像是一厢情愿。在2014年起,atv直播,外界就分析称,京东将逐渐淡化自营,转型成开放电商平台。但两年的发展,京东一直在同步推进自营和开放平台,自营业务甚至要扩展到服饰等相对非标准化的品类。由此看出,自营才是京东的命根子。 退一步讲,即使京东真正想要推动开放平台,那也需要第三方卖家加入。从基因来看,京东对第三方卖家的服务意识并没有领先天猫。除了吸引大品牌和厂商、大厂商,京东第三方平台对中小卖家的吸引力或许并没有多大。一方面因为京东自营业务的阻碍,另一方面,京东提供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天猫、淘宝发达、健全。 再者说,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京东开放平台在近两年的发展中,没有积累到好的口碑。过去两年,逃离京东的第三方卖家已经相当之多。2015年4月,曾经和京东高调联姻的优衣库,在入驻京东三个月之后宣布关店。因不参加京东活动,鞋类品牌木林森在2015年双十一前夕被强制关店,同样遭受此待遇的还有后来的周大生。有第三方卖家退出京东后控诉,京东会延长账期甚至拖欠商家、合作伙伴应得账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