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交互设计师,就目前市场反应来说,只有大公司有交互设计师,小公司多由视觉或产品设计师扛下这部分工作。有人说,产品策划和产品设计本就该一人负责,是因为早期行业发展太快,没有培养出足量的合格产品经理,才将这部分硬生生拆开,现在人员质量提高,atv,当然要合回去。 再说说测试,我视野范围内的一些创业公司,均没有测试这一岗位,通常是产品经理写测试用例,开发自测,然后Bug bash的时候全员上,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测试的工作职能。 和其他行业不同,程序员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动化水平,从而取代之前自己重复、低效的工作。霍炬老师在文章中戏谈:大概没有什么专业人员和程序员这样,以砸自己饭碗为工作目标。 一代又一代更好的工具和架构出现,技术人员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公司的技术框架内,不去主动学习提高,同样会有职业生涯受挫的风险。 本来我对产品经理这一岗位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好死不死昨天看到麦克淘课(MacTalk)老师发表了一篇文章《硅谷不需要产品经理》,里面提到在硅谷,一些公司根本没有产品经理,由工程师们自己立项,发起产品,选择技术框架,全程推进...... dang!dang!dang!警钟长鸣。 来自对比的焦虑 升到初中后,不同于小学老师,初中班主任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要总跟班上其他同学比,你们中考时是跟全市所有学生去比的。一句话,全班人顿时有了压力和动力。 同样,互联网的到来,把人们的距离大大拉进了,也让你视野中优秀的人都浮现出来,甚至很多都是你微信里的好友。有人随便一篇文章轻松十万+,有人运营公众号三个月积累了上万粉丝。有人自己捣鼓了一款App,有了盈利。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KOL,都是和你同年纪的年轻人,有人整合文章出书,有人知乎live直播,有人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你仍在成长的路上艰难爬行,想想就很心水。 前有大神后有追兵。你在感慨大神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你以帮助,和他们的距离遥不可及的时候,回头一望98年的实习生早已横空出世,并且混得很不错呦。 我喜欢和朋友们约几个人的聚会,这样的交流没有压力,分享的内容也足够深。朋友中不乏BAT等大厂的年轻人,大家聊起自己的专业细节和公司八卦时,都会开心放肆的笑。而当大家聊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时,都表现出深深的焦虑。 我和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深聊了一下,收集到的焦虑点有这些: 1、成长速度不够快 2、是否踩对赛道 3、闷头执行没有思考 4、资历尚浅抓不住机会 5、岗位饱和,就业困难(跳槽困难) 不知你是否一样? 来自未来的焦虑 从前年的P2P,到去年的O2O,再到今年如火如荼的内容创业。热门的赛道每年都在变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区块链,AR/VR,这些引领未来的技术一个又一个冒出来。王煜全老师在研习社的课上主讲人工智能,他提到先进科技是未来创业的唯一武器。吴军老师在他的新书《智能时代》的封面这样写道:2%的人将控制未来,成为他们或被淘汰。 我们将陆续迎来N轮行业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 大数据技术和智能革命带领的人类社会跃迁,人类的分析、判断、决策思维的效率将实现爆炸式提升。我们的商业行为理论、产业架构、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型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我们能否在下一个风口到来前,提前站在风口处?从现在的医疗,教育,电商,O2O,物流等领域跳出去,或是将这些新技术和现在的领域相结合? 尚未可知! 结尾 上文提到了年轻人正在经受的各个维度的焦虑。看似有一些“负能量”,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发展和焦虑是两面一体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摆脱不了焦虑,但是同时又充满了希望。 应对焦虑,可能每人都有自己的招。 我的应对心法是: 对于信息爆炸,学会筛选。对于房价暴涨,该出手时就出手,其他时间顺其自然。对于行业,重视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地解决它。对于比较,努力自我提升,平常心应对。对于未来,伸手迎接,拥抱变化。 最后,送一句我经常祝福自己的话,给各位年轻上进的互联网人: 我确定自己的未来会很好,我唯一不确定的是,自己的未来会好成什么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