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M时空法则具体概念是什么?又是如何运用这一法则来衡量评估产品的?文章将为你解读。
现在是信息文明的时代,也是互联网思维横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大咖提出了对互联网产品和思维的认知,这其中以雷布斯(雷军)的“ 专注、极致、口碑、快”最为盛名。然而,这个“ 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充其量只有现象学的描述,既没有具象化,更谈不上量化。与此同时,小米的产品走到今天,已经不知道是咋回事了… 事实证明,这七字诀是有较大漏洞的。步步高系的两个品牌O-V 在2016年超越小米手机,说明这个“ 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定义跟用户最终体验到结果有太大的出入。而其他大咖提出的互联网产品思维,连这七字诀都不能超越,那就更需要提升。 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七字诀,形成真正的产品思维,进而用理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去策划、评估我们的产品呢? 答案就在笔者一直撰著的文章之中。可以这么说,站在系统性的角度来看,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指标构建用户体验的核心场景比对手更接近用户的生理距离比对手更接近用户的心理距离 建立客户关系的持续连接网络 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指标 产品品质好(或服务)是持续性运营(无论是否是盈利性质)的前提和基础(可称为产品势能),这是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定义品质的关键指标就是产品的核心功能或性能与竞品相比具有可以量化的优势。关于这点网上的论述很多,笔者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构建用户体验的核心场景 产品以用为王,没有人使用的产品不是好产品。然而用户不会无缘无故的使用产品,因此提供一个用户不得不用的理由(我,人,环境)很重要,而这样的理由,就是由关键场景来表现表达的。 比对手更接近用户的生理距离 抵近用户的生理距离 这句话看似大家都懂,其实不然。什么叫抵近?对手距离用户200米,我距离只有100米,这算抵近? 答案是不算!正确的做法是在能达到的能力(财力)范围内无限接近。 比对手更接近用户的心理距离 抵近用户的心理距离 这句话同样大家都懂,其实也不然。用户对你的东西有好感,这算是抵近用户了吧?答案是不算!用户能够准确描述产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且愿意传播出去,才是抵近。 建立客户关系的持续连接网络 客户关系连接是现代营销(无论是否使用互联网)的出发点。无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要求,atv,还是大数据分析的要求,建立可闭环的用户连接,都是产品运营效果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否是互联网时代)。更进一步的是,让这些客户关系依托产品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网络——比如社群。 能够系统评估和度量以上五点的工具,就是笔者独创的高维分析工具: 时空法则 LTM L:距离/位移 T:时间/频率 M:物质形态属性。
Location:距离/位移 组织要素之间的物理间隔最大、最小、中位数值。也即组织单元(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的物理距离,与供应商之间的物理距离,服务网点与目标人群的物理距离,产品与目标用户的平均物理距离等。 Time:时间/频率 组织运营相关的所有时间刻度与频度,包括信息传送、能量传送、物质传送三个方面。组织运营相关的时间参数,囊括组织内部、组织与合作方、服务网点与目标群体,以及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间属性(如响应时间、使用频率、完成时间等) Matter:物质属性 为达成商业目的企业所采用的手段(如服务工具、终端产品、平台产品等)的关键属性(如工具重量、外观尺寸、灵活度、结实度等) 只要能优化LTM的参数,就能在产品竞争过程中占有显著优势,且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首先应该达成的目标。 TM战略竞争力,是比核心资源更有价值的东西,必须满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