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确定在2017年1月9日上线,也就是从那天起,你的小程序就可以正式与用户见面了!那么在上线之前你真的做好了小程序的运营准备吗?你是否已经深度理解了微信官方对小程序统计分析的指标?你是否已经完全明确了小程序内的用户行为分析应该如何进行?面对这片广袤的蓝海,我们应该如何依靠运营分析一往无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微信小程序的竞争的杀手锏——小程序精细化运营! 开门见山!微信小程序官方提供了一系列的指标,和传统的 PC 端分析类比分析下,atv直播,可以解读如下: 常规指标 1、打开次数:打开小程序总次数,用户从打开小程序到主动关闭小程序或超时退出计为一次; 该指标代表了用户对小程序的使用频率。他开始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以主动关闭小程序或者小程序进入到后台因超时而自动退出为一次打开的结束。 问:前后台切换算作新一次打开么? 答:不算。 2、访问次数:访问小程序内所有页面的总次数,多个页面之间跳转、同一页面的重复访问计为多次访问; 该指标说白了就是页面浏览量。 3、访问人数:访问小程序内所有页面的总用户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不重复计; 按照用户去重的人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用户是指按照微信 OpenID 计算的唯一用户数。 问:什么是微信OpenID? 答:微信 OpenID 是微信分配的只单个小程序或者公众号唯一的用户ID,同一用户使用不同小程序得到的OpenID不同。 4、新访问用户数:首次访问小程序页面的用户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不重复计; 该指标为第一次打开小程序的用户数。 5、人均停留时长:平均每个用户停留在小程序页面的总时长,即小程序停留总时长 / 访问人数; 这个指标本身就不适用于小程序,或者说该指标和小程序的效率提升理念有所冲突,会引导分析师走向另外一个误区。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小程序的目标不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停留时长,而只是为了提高用户的效率。所以应该关心的是用户有哪些互动,这些互动是否达成了目标?而不是关心所谓的停留时长,直播,因为你的小程序本不是用来给用户播放视频的,所以这个指标必定不能作为一个衡量小程序效果的 KPI。 6、次均停留时长:平均每次打开小程序停留在小程序页面的总时长,即小程序停留总时长 / 打开次数; 一样不适用,解读同上条。 7、累计访问用户数:历史累计访问小程序的用户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不重复计; 选择时间范围内所有使用小程序的用户总数,依旧按照微信的OpenID 去重。 8、入口页:用户进入小程序访问的第一个页面,例如用户从页面A进入小程序,后跳转到页面B。即A为入口页,B不是; 小程序的打开页,由于小程序的每个页面均可被设置为打开页,所以该页面代表了小程序的入口。 9、受访页:用户进入小程序访问的所有页面,例如用户从页面A进入小程序,后跳转到页面B,A,B均为受访页; 小程序被用户访问过的每一个页面均为受访页。 特殊指标 1、分享次数:分享小程序的总次数; 由于小程序的分享指的是分享小程序页,所以该指标应该按照小程序页来看,而不应该只看一个概览结果,以明确具体哪个页面的分享效果最好,从而可针对性优化; 该指标应该被细化到分享到了哪里(朋友/群),分享页面是什么。 2、分享人数:分享小程序的总人数,同一用户多次分享不重复计。 分享小程序的人数,依旧是按照微信的 OpenID计算人数; 基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可分析的维度非常受限,只提供了天、入口页、受访页的统计,甚至无法提供分地域、操作系统、设备型号、联网方式、小程序版本、用户性别和来源等用户属性维度的分析。因此该统计只能当做一个基础统计,不足以支持我们进行分析和运营。 即时分析和历史统计 微信小程序后台提供了两套分析结果:概览和即时分析。 概览:提供小程序历史数据的统计(昨日以前); 即时分析:提供小程序实时数据的统计(延迟 15 分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