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8日的太阳超级爆发 太阳是地球居民最熟悉的一颗恒星,她的东升西落,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太阳黑子、耀斑、日冕,也是人们时有耳闻的名词。然而,天文学家们却说:No No No,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太阳,她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太阳活动时而剧烈时而平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磁向反转11年掉个个儿,又是怎么一回事?关于太阳,谜团重重,且听天文学家怎么说。 撰文 汪景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1 太阳简介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目前大约46亿岁;太阳直径大约是139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百多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碳、氮、氧、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目前在太阳核区的氢元素正通过剧烈的核聚形成氦元素,j2直播,往太空释放大量的光和热。 太阳仅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毫不起眼的一颗黄矮星。太阳也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图1),而是离银河系中心大约两万四千光年。正是普通的太阳孕育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包括人类。唯其普通才更具普遍意义,对太阳的理解成为人类打开恒星奥秘之门的钥匙。它也把我们带入宇宙磁学研究的大门,成为宇宙等离子体研究的最好实验室。
图1. 银河系俯瞰图: 银河系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包括中心区域的核球和超大质量黑洞;优美的旋臂上分布着许多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太阳位于其中一个旋臂上,离银河系中心大约两万四千光年(图片来源:)。 尽管看似普通,但是太阳内部的结构相当复杂。通过观测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家得到了一个大致的图像。图2显示了太阳内部的分层结构。位于太阳中心的是产生核聚变的日核和辐射区,而外部是对流层。两者之间的旋切层被认为是太阳强磁场产生的孕床。对流层顶之上是太阳大气的光球、色球、过渡区和日冕;发生于其中的最典型的活动对象黑子(图2左上插图,包括米粒结构)、日珥和耀斑已在图中标明(我们将在其他文章中予以介绍)。
图2. 从太阳内核到辐射区和对流层的分布(已按实际大小等比例缩小);辐射区和对流层之间的旋切层被认为是太阳强磁场产生的孕床。对流层顶之上是太阳大气的光球、色球、过渡区和日冕;发生其中的最典型的活动对象黑子、日珥和耀斑已标注图中。 2 太阳黑子的发现:从伽利略到黑尔 太阳黑子作为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最显著的标志,首次被人类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是由伽里略在1610年实现的(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有了太阳黑子的书面记录)。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即太阳活动周,由施瓦布于1843年发现(Schwabe,1844)。然而,直到1908年,黑尔才基于物理学中的Zeeman效应,对太阳黑子做光谱学诊断,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强磁场(Hale, 1908)。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天体对象,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发现磁场。这一发现标志着太阳物理学,或确切地说,天体物理学的诞生。黑尔本人创造了英文单词“Astrophysics”,创办了著名的天文学期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人类对太阳的研究要早于其他天体物理对象,许多发现已耳熟能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必再花时间在太阳研究上了?实际上,太阳物理中还有许多难题,而这些问题对暗弱和遥远的天体有相当的普遍性,比如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太阳磁场从何而来? 3 太阳磁场起源 正是因为磁场的存在才使得太阳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众多天文现象。磁场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在太阳大气中产生了美丽缤纷的结构,驱动激烈的活动现象,形成膨胀的高温日冕和太阳风(图2)。物理学家莱顿(R. B. Leighton)说过,太阳如果没有磁场,就会成为一个枯燥的对象。拉莫尔(Larmor, 1919) 是第一个探讨太阳的自转是如何产生磁场的。然而,直到1955年,帕克才从第一原理出发,导出得到一个被称为发电机方程的基本方程,通过求解解释了太阳磁场起源和黑子的11年周期等诸多现象(Parker, 1955;图3)。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