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张小龙的演讲之后,作为一个关心小程序的人,我有一个疑问,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就是「如果你是微信小程序的运营方,你会如何制定小程序的运营目标?」 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有点早,但迟早会遇到。 当然,我们不能脱离前提去讨论问题,因为没有了共同的前提可能得到的答案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产品千变万化,始终不能摆脱它的场景来进行假设。不过,把它当成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就有意义。 如果这个问题,现在就启发了你的思考,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以下,是我和业内的产品经理,讨论「如果你是小程序的运营方,你会如何制定小程序运营目标?」的记录。 1.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产品经理。 这位产品经理在回答我这个问题时,一开始是以「线下服务」的场景,比如小餐馆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小程序运营目标的问题。他说: 「大概应该是直接产生交易/购买的转化率;被分享/介绍出去的情况之类?因为作为即用即走的工具,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工具的效益,那就是多少人扫描了,产生了多少实际的交易达成,开奖,有多少人愿意推荐。」 如果是「线上服务」的场景,比如投票类的小程序,他倾向于「微信群」这个场景。他说: 「(运营目标是)基于使用和分享的。基于使用的话,那就是会看用户是否真实使用了某个功能,比如点了哪个按钮之类,atv,或者是否完全操作了整个流程。如果是分享,就是看它分享的次数了,这点我会觉得和公众号的「朋友圈转发」有点像。」 2. 爱范儿「知晓程序」负责人王崇旭。 他的回答一向言简意赅,「访问量、回访率、转化率(转化成公众号订阅者)。」 3. 分答联合创始人朱晓华。 他说,「我觉得应该和过去差不多,也会看 PV、UV,以及看使用率和用户创造价值,比如 APRU。因为有的用户打开了不一定会用,所以有使用率这个概念。而这需要埋点,测量用户的操作动作。」 4. 《增长黑客》作者范冰。 以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的「广告牌」为例子,范冰觉得,「如果小程序用在广告牌上,就是看扫码量、转化率这些指标;如果是电商,就是看转化率、客单价等;如果是小工具,看 PV 等等。总的来说还是看对核心业务的贡献,对核心指标的带动。」 他还说,「除非把小程序作为创业项目,现在更多的是作为既有业务的补充和试水吧。」 5.《从点子到产品经理》作者刘飞。 「估计主要会把 DAU 作为主要指标,打开次数和使用人数。」 6. 前百度贴吧产品经理杨用。 他说,「我觉得要看并发和留存。一个渠道运营的结果,二维码和场景的结合,留存是体现小程序本身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总结 张小龙在演讲里提到,希望大家可以用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网站」服务来去理解「小程序」。而且在他看来,粉丝量和访问量没有绝对的关系。 总结以上几位产品经理的观点,不管是在哪个场景,「用户是否使用」成为了很关键的标准。 而一个用完即走的地方,想让自己的访问量一直增长。似乎只有一种方式: 让产品足够好用,好用到用户记住,并愿意分享给别人用。 题图来自 Alex Wiganvia Visual hunt 陈一斌MindStore 负责人,专注创业报道,于不可能处发现可能。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 爱范儿|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