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3128 字,读完需 5 分钟 对于刚刚跑到众人们眼前的 VR 来说,2016 年真的是无比矛盾的一年。 年初,资本蜂拥而至,将 VR 整个概念哄抬到一个众人仰慕的神坛;年中以后,资本渐冷,随之是一系列的裁员、欠薪、倒闭,一股阴霾笼罩着 VR 领域。 这样的阴霾让外界对 VR 多了迟疑,踟躇;VR 领域的人,也开始多了些挣扎,纠结。 挣扎一方面来自整个领域基础设施的不成熟,想要快速落地,困难重重;一方面资金的收紧让不少原本希望专心研发爆款的团队,不得不考虑接一下 B 端的项目来活下去。 资本的忽然高涨,随即急转直下,这是任何一股新技术刚出来时都会遭遇的。同样,这是 VR 现今不得不经历的洗礼。 不过,这并不影响 2016 年成为公认的 “VR 元年”。 “元年”的概念,指的是消费级的产品已经开始出现,这与 “爆发年” 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一年,HTC,Oculus, SONY 三大头显的相继发售,让 “元年” 一次词实至名归。 而 “爆发年” 何时能到来,则需要等待时日了。 激进派 VS 保守派 纵观这一年全球科技大厂的动作,大致可以分为激进派和保守派。 激进派有如 Facebook(Oculus),三星,Sony,Google,微软,HTC,英伟达,AMD 等;而保守派则如苹果、MTK、高通、华为、腾讯等。 激进派大多都已推出自己的产品,也有很明确的动作;而保守派,目前具体计划做什么,正在做什么,产品何时公布,几乎不对公众发声。 在激进派,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朝着高端重度体验的方向在走,如 HTC、Oculus、Sony、英伟达、AMD 等,这一类主要聚焦核心重度人群,产品主要定位在高端的游戏及娱乐消费。 激进派的另一类主打移动端,如三星、小米、Google,这一类主打轻量级的消费人群。 2016 年,也可看作是 PC 与移动之争的一年。 不过,即便是现在坚定走 PC 端的巨头们,也很清楚,随着 VR 呈现爆发式增长,最有潜力的一拨,一定是移动端。 人手一台,这才是未来。 因此,这些 PC 端的巨头们,其实也在暗暗布局移动线。 HTC 技术副总鲍永哲早在 2016 年 3 月,就表示公司内部正在研发移动端 VR 头显,但 “还需等待”。 而 Facebook 旗下 Oculus 换帅,原 CEO 只掌管 PC 部门,新增移动 VR 部门;另有消息指出,将减轻其在 PC 端的投资,增加其在移动端的长期投入,也同样寓意明确,直指移动野心。 从碎片化到集中化 正如 2005 年的智能手机,有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有黑莓的系统… 各种各样的手机,无数的操作系统,整个产业链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支离破碎。 仿佛一个又一个的水滴,却没有一股强大的水流将所有的水滴融合起来。 2016 年的 VR 领域,也正是这样的景象。 各家有各家的头显,无论是 PC 头显,还是一体机,各有各的操作系统,各有各的内容平台。 不过大厂的发力,正在慢慢将这样的碎片化揉到一起,变得集中化。 无论是 Google Daydream 标准的推出,还是微软 Windows 内置支持 VR,或是英特尔推出 alloy,这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决定性的事件。 小米 VR 的创始人李树欣曾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 Windows 和 Daydream 对行业的影响。 “原本各家都需要费心费力地挖一块地基,盖个茅草房,直播,小平房,或者几层的小楼,现在都不用了。这些巨头挖了足够深的地基,足以盖很高地摩天大楼,楼里有商场、有住宅、有餐饮,什么都全了。只需要到这个摩天大楼上租一个店铺,就可以干自己的生意了。” 比如,有了 Daydream,未来移动手机都可以照着这个模子去开始自己的 VR 之旅,所有的开发者不用再担心 “如何选择平台” 这个问题,在这一个平台开发的内容,便可以供所有的移动产品使用;而手机厂商,也不用再担心内容不够,所有在这个庞大的池子里的内容,都可以为我所用;而用户也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上切换自如,不用操心适配,不兼容的问题。 无疑,巨头们正在从内里将整个产业盘活,让产业的所有线条都可以交叉起来。原本的闭塞正在慢慢打通,每一个点正在慢慢变得四通八达。 搭上巨头们的顺风车,无疑会减少行业内在的无谓消耗,将整个行业向前演进的速度大大提高。 VR 起势,第一波红利的吞食者 如果要给第一波 VR 红利的吞食者排个名,第一名一定是英伟达和 AMD 这两家。 尽管消费市场有没有起来,这两家的生意做的是如火如荼。 在 PC 端逐渐式微,移动大潮波澜壮阔的节点上,这两家主要靠卖显卡给 PC 的大厂,一度显得有些夕阳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