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走马 大浪淘沙的移动互联网之战已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已然开幕,不过是「天王山之战」。 张小龙发出「终极预告」:1月9日小程序上线。 互联网界,向来是微信抖一抖,互联网界震一震,张小龙的这发兴奋剂让不少人「自发高潮」了。 前期小程序卖足了「噱头」,没有抓住APP、微博直播风口的创业者,时刻想着想要抓住「小程序」这波红利,万众瞩目下推出的小程序却让一大波创业者悲喜交加。 社交路上「狭路相逢」,微信支付宝「各显神通」。当微信「弃战」春节红包,「大张旗鼓」小程序杀伤力如何? 微信的「浏览器」计划 小程序三点核心:无需下载、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应用平台附着在一个二维码里,直播,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即扫即用,好用的被记住,后期被搜索寻找,不好用的被抛弃。 以上都被剧透完了,好了,我们来深扒一下微信的「套路」。 众人以为小程序的出现让微信变身「浏览器」初见端倪,其实看看上一个版本更新的搜索功能就知道这野心昭然若揭。 偷偷更新的「朋友圈热文」 很多人的第一手信息都是从朋友圈获得,刷爆朋友圈或真或假的内容总是能迅速得到「辟谣」、「认证」等。「罗一笑事件」「投资人落网」「大明雪山」都是朋友圈刷屏文。总说公众号媒体式微,但是爆款依旧层出不绝。 有意思的是,其实苹果也想要做这样一款植入生活的「浏览器」。大家有没有被iphone动不动强行叫人更新烦到?(微笑脸) 一个让人看不懂有什么用的「功能」
现在你懂了吗?这是一个手机内所有信息的搜索器! 相比苹果的搜索器落地,微信更张扬也如愿得到了强大的广告效应。在支付宝「AR红包」上线之时强势抢风头——春节不战,我们拿小程序战「工具的改变」。 张小龙对未来应用程序的设想是:「我认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但是又可以随时访问的一种状态。」 互联网圈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论调认为,浏览器、App如果只是工具软件,没有太大价值,应该把自己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和入口,构建生态系统。 小程序只是暂时「将就」的微信对移动互联网的改变。张小龙想要做到的是一种万物互联的状态,而小程序也只是「过渡产品」,他想做成一个内置的网站,让网站以小程序的面貌卷土重来,与PC端不同,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 重塑碎片互联网,打通线下场景的「野心」 2012年张小龙说「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 2016年小程序落地。将以「二维码」的形式达到用户的「即扫即用」。于是微信团队在年关打出一张很煽情的牌——「希望大家拥有与家人相处更多的时间。」很明显,这招直戳人心;其实这招说的是小程序的「用完即走」。 用最短的时间利用小程序完成任务,它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这就是用完即走。 微信一开始是作为一种社交工具,随后衍生了更多的功能,人们在微信上消耗时间增加。有人会认为被手机「拿」走了太多的时间,微信团队捕捉到了用户对工具需求的转变的点,重新解释将要上线的「小程序」。 有人说小程序是一个很「克制」的产品,创业者要用户流量,就会想方设法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小程序」反其道行之,秉持着「用完就走」的理念。 小程序依托的一个工具是「二维码」,在28日的演讲中,张小龙举例二维码使用场景如汽车购票、公交到站查询、餐馆点餐、士多店购物等,几乎都是线下交易场景,无一例外都是用完就走的交易场景。 如果说这样的二维码遍布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一个隐隐约约想要改变移动互联网的野心,重新诠释互联网。 这样的野心,怎么能说是「克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