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被动接受信息,二是场景不限。如今通过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可以说是将多元化场景进一步细分,举个例子讲,在嘈杂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读者固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阅读信息,只是动作可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可听的新闻总比可见的新闻要方便的多,换句话说就是听力的适用场景更多。 另一方面,经过数年发展音频行业的内容生产模式和推广方式愈加成熟,诞生了像喜马拉雅、荔枝等相对完善的大型语音平台,通过其估值和融资状况就可以看出这一市场的挖掘潜力。总的来说整体发展形势之下,有声节目正无声地改变着人的阅读习惯。 得益于新流量入口的增加,资讯平台的有声化扩大了声频的传播、影响范围;可能会成为助推声频行业实现阅读习惯升级的一大机遇。另一方面,借助个性化资讯平台的大数据实现分发场景化、精准化,会将更多优质内容推荐到适合的用户面前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行业红海一片,语音内容会成为突围利器吗? “有声阅读+内容入口”的跨界组合实际上是双方共赢的战略对策,在资讯平台培植出新内容形态的同时,更有可能在行业同质化的形势下助力内容平台实现差异化打法。 当然资讯平台要想借助声频内容突出重围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阅读习惯的培养,而现有有声平台本身就正围绕这一目标而发展,通过这些平台的现状可以看出其现实可行性。据《2016中国有声阅读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不同平台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报告还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和音频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移动端收听有声读物的人群越来越广。也就是说随着用户对有声读物的逐步认可,再加上碎片化阅读的巨大需求,资讯巨头们进入这一领域已经是必然。以UC头条的有声尝试为例,其内容的设置有时长较短的早头条播报,也有时间较长的音乐和有声书频道,依托于UC头条的用户口碑可以逐渐改变这部分人的信息获取习惯,也给优质内容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想象力。 实际上,资讯与音频有着天然的互补性,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视觉和听觉本身共同服务于单一个体,一方受场景或者身体限制,另一方就会成为最佳替补。有资料显示人的众多阅读场景中,床上占比高达54%,因为移动端成为主要阅读入口,就很容易造成用户的视觉损害。不管是基于健康考虑还是纯粹的视觉疲劳,音频必然会成为有效替代者,这用于资讯阅读同样适合,所以有声化是符合用户利益和长远效益的重要举措。 总得来说,资讯有声化是新阅读体验的一个突破口,而目前正处在变革的初期,众多资讯平台毕竟会开始一场激烈的厮杀。而谁提前在这一领域获得了优势,就意味着在整个行业内拥有了脱离鏖战沼泽的机会。毕竟,当用户的视觉被海量新闻占据,除却提升内容的方向,信息获取的方式也是实现差异化的可行之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