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发 免费曾经是互联网行业,准确地来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性。在不少网民看来,网络上的资讯、电子小说、视频、音乐、电影这些东西,就应该通过在搜索栏输入几个关键词免费获得。几年前,在一个有BBC高管出席参加的国内视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视频从业大佬向同行大吐苦水:BBC的收费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免费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言语中,不乏艳羡与无奈。 但网络内容免费的情形,在这几年中悄然发生在着变化。先是以起点中文网为首的一众小说阅读网站,通过小说订阅、打赏等制度,直播,开了网络小说付费的先河,让小说网站有了完善的盈利模式,让网络写手有了稳定的收入;接着便是优酷、爱奇艺、搜狐等视频网站逐步建立付费模式,并逐渐得到视频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就是网络音乐播放器运营者音乐版权意识的觉醒。 而在12月26日发生的事情,或许是知识付费,尤其是C端知识付费发展的一个节点。腾讯旗下的研究机构企鹅智酷宣布,直播,发布《分水岭时代——中国互联网趋势预测白皮书》。而逻辑思维旗下知识服务APP“得到”将成为独家网络售卖平台。 好的知识、见解、内容,在每个时代都不稀缺,但一直缺乏好的平台与推出模式,而内容产生者不能通过内容获得相当的收益,更是打击了他们坚持生产优质内容的决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相应的平台得以推出,优质、有料的内容、见解、意见以产品的身份被推出,在传播、支付、评价的完善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让客户端知识付费被用户接受,并让其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知识付费,尤其是C端知识付费,之所以能够火热,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好的平台 2016年是“知识变现的一年”,不仅罗振宇大张旗鼓力推得到平台,也有知乎知乎live和在行分答的爆点交战,以及喜马拉雅推出123知识节、打造知识版的双11,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说“知识交易”这回事了。 喜马拉雅主打的是“知识课程与知识节目”。作为课程,他的特点是有较为成熟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会专门突出主讲者的个人IP、打造“知识网红”;作为节目,内容形式更加现场化、故事化、干货化和娱乐化,就像是跻身名家大课现场“偷偷蹭课”。 知乎live主打的是“知识分享会”,继承了知乎一贯的调性、内容相对专业系统,有些具备可操作可实施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知乎并没有刻意突出某个明星主讲者,我们去“赞助”一场live,更多是因为业已形成的社交关系,或者介绍页上亮眼的履历,或者是被预告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抓住了心。 得到主打的是“知识精读”,秉承罗胖要做知识“二道贩子”的一贯思路,这里更多出现的是对知识的筛选和提炼,浓缩的就是精华。 这些平台的推出与改进无疑为知识有偿输出,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与模式。 优质有料的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平台,再好的模式,都是作为内容的花边来存在的。好的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前面说过,优质有料的内容在任何时代都是不缺乏的。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借助优秀的平台,好的内容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自然更多的人愿意付费。 价格亲民 虽说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少为内容付费,花钱的大方程度,是远不及线下实体消费的。而网络内容的价格通常比较便宜,这极好的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自然这种C端知识付费模式能够逐步兴起。 以及…… 但这种C端付费模式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当期关于网络内容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并不是十分健全。大平台或者有媒体的自媒体平台,还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维护自身产权,普通的内容生产者,除了自认倒霉,实在没有别的法子好想。 其次,还是人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作祟。知识付费意识虽然觉醒,但只是初步的,而且是小范围的。网络内容免费的观念,仍然深植于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这对这种C端付费模式的发展,是有制约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