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2 日,携程在以“舌尖旅程 创新无界”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宣布推出独立餐饮品牌“携程美食林”(Ctrip Gourmet List)。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是这样对产品定位的: “携程美食林”致力于以华人标准为中国旅客推荐全球旅行目的地的特色餐饮,满足中国旅客对美食的不同需求。 以上介绍多少有些“针对”米其林的感觉。 今年 9 月,法国美食宝典《米其林红色宝典》正式登陆中国内地,首站选择了上海。9 月 21 日,米其林正式发布《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随即迎来一大波网友连番吐槽。
(图片来自欧洲时报) 上海榜单中的大量粤菜和西餐数量直接碾压上海菜,并且无论在口味还是摆盘审美都更接近西方审美,与其说可以用来帮游客发掘上海具有城市特色的美食,还不如说它是用来帮助欧美旅客寻找“口味安全区内”的餐厅。 (颇讽刺地,“米到上海”在粤语中与“别(咪)到上海”同音,图自官网) 除此以外,其中一家被评为“米其林一星”的餐厅在榜单发布后还因涉嫌无照经营而暂停营业。虽然“米其林一星”是美食星级中最低的,但并不是所有“米其林餐厅”都能评上星级,因此在评级上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法国吃货界“大白”一来中国就连番栽了几个大跟头。
(图片来自米其林) 对于米其林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携程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些外国人不懂我们的美食审美,那我就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华人口味的美食榜单。 据悉,“美食林”的榜单评审团队将由 15000 名美食猎人(由携程旅行家、携程资深会员、当地向导等组成)、500 名专业评委(由国内、外美食专业媒体与美食类达人组成)、17 位理事会成员、编辑团队若干这 4 个层级组成。
(图片来自携程官网) 评选流程为:美食猎人和评审团提名餐厅,随后评审团进行试吃和评价。评出结果后还要经理事会审批,随后还需公示一个月以收集反馈。据说,评选后还会进行持续的试吃、评鉴和更新。 相对而言,米其林的美食审评员则“神秘”太多了。据官网,米其林美食评审员都是全职员工,大多从酒店管理学院毕业。
(图片来自) 他们会像普通客户一样点餐、支付,一般并不会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有在真正需要获取更多资料的时候,才会在结账后透露身份。 为何携程某程度上更具“米其林”基因?
(图片来自淘图网) 其实国内除了”携程美食林“之外,国内互联网界还有不少美食榜单。 例如较早出现的大众点评美食榜单、以及后来因 O2O 外卖服务平台衍生的美食榜单。但什么本文会选择将“携程美食林”的榜单而不是其它榜单和《米其林餐厅》进行对比?
(图片来自 Enjoy) 大家都知道,米其林的“正职”是做轮胎的,是法国最大、全球第二的轮胎及橡胶制品制造厂。而为什么却做起了最终包含了吃货界“圣经”的《米其林指南》?
(图片来自中国轮胎商业网) 原来,公司创始人米其林兄弟认为:如果我们把汽车旅行这个概念做好,我们就可以卖更多轮胎了! 公司由此创立了《米其林指南》,其中包括了红皮书(旅游食宿类信息,米其林餐厅就包含于其中)以及绿皮书(旅游规划、景点介绍等)。
(图片来自官网) 这也是什么如果由携程来做美食榜单,和米其林的切入点会更为相近——从旅游出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