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就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文 | 宋长乐 2006年,苹果发布第一代MacBook Pro,如今10年已经过去。 今年10月28日苹果发布2016全新 MacBook Pro ,作为四年来最大的一次更新,自然颇具行业关注,引发了一系列连锁效应,而自己体验到这款最新MacBook Pro(13英寸带Touch Bar)也已经一个月。 之所以现在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生怕没有深入体验一款凝聚了设计师心思的产品,就去加以评判,会显得不地道。 不过在此之前,相信大大小小的产品评测,大家也都耳濡目染看到过。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产品层面的评测,而是综合用户体验、设计语言,以及苹果的产品布局,来剖析这样一款四年间变化最大的MacBook Pro。 乔布斯曾经说过,人们会对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和体积有本能的反应。这可以看作是乔布斯时代对笔记本产品定义的一种设计语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初对苹果这种设计语言有明显感知应该是2008年发布MacBook Air的时候,MacBook Air的出世让我们知道原来笔记本还可以如此便携轻薄。 如今,在看到2016款MacBook Pro时,再一次闪现这种兴奋的感觉。这种观感用数据来说明更为直接: 以13英寸版本为例,厚度仅仅为14.9mm,比上一代薄了18% ,体积缩小了23%。在重量上,最新MacBook Pro比上一代轻了0.21kg,仅仅为1.37kg。15英寸版本,厚度为15.5 mm,比上一代薄了12%,体积也缩减了20%,重量则为1.83kg,和13英寸同样比上一代轻了0.21kg。 当然,每一次MacBook Pro在厚度、体积甚至重量带来突破的同时,也毫无疑问的会提升配置参数,最初这也是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最明显的界限。 所以在2016款MacBook Pro身上,我们看到苹果采用的是第6代 i5/i7 酷睿处理器,而去年更新的MacBook Pro高配采用的还是第4代酷睿产品,直接跨了两代产品,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不过依然不能算是目前最高配置,毕竟英特尔早前已经推出第7代酷睿产品了。 总之在硬件方面,新款MacBook Pro属于一次例行升级,这也是苹果一贯的做法:不追求单纯硬件配置,而是实现软硬件结合的舒畅体验。 但是,从这一代MacBook Pro开始,可以明确的是,它与MacBook Air的差异化越来越小,苹果在最新Macbook Pro追求Air的身材中,直接装入了Pro的性能,把往日两款产品各自主打的便携性和专业性合二为一。 当然,这会使得市场在售的Air身份很尴尬,但是至少新一代MacBook Pro推出之后,想要入手的用户不必纠结了,你一定也无法拒绝新一代MacBook Pro的吸引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些功能一旦你体验之后,就再也回不到过去。 离不开的Touch ID指纹识别 苹果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第一次真正使用是在iPhone 5s推出时,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杀手锏功能,随后成为iPhone产品线的标配。如今,苹果直接把指纹识别搬到了MacBook Pro。 然而指纹识别可不只是单纯为了解锁方便,其实它和最新的macOS Sierra系统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最新的macOS Sierra中,苹果将Apple Pay移动支付放到了网页中,需要支付的时候,直接指纹确认就OK了。
指纹识别位于Touch Bar最右侧,每次使用时会有提示,它同时还兼具了开关机功能。 也就是说,苹果已经把iPhone那一套成熟的指纹识别解决方案,直接同步到MacBook Pro,atv,并且实现了跨设备间的统一性。 这种跨设备的统一性,还表现在更新macOS Sierra之后,你可以用Apple Watch直接解锁Mac电脑了,该功能名为“Auto Unlock(自动解锁)”,用户只要登录同一个iCloud账号,戴着手表的时候就直接解锁系统。 嗯,atv,这是一个以macOS Sierra系统为基础组成的生态。如果说苹果当年首次拿出iPhone、iPod甚至iPad是为了打造极致的产品赢得市场,那么现在苹果所做的每一项更新都是为了它的生态。 另外,新版MacBook Pro的Touch ID按键,还兼具了电源键的作用,长按就可以直接关机。触感方面,如果习惯了iPhone Home键轻触的指纹解锁方式,那么会很快习惯,并且逐渐变得依赖。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新款MacBook Pro直接可以通过Touch ID切换不同账户。 不得不说,在Macbook Pro上使用一段时间指纹识别之后,已经离不开它了。 三个体验加分的亮点:键盘、触控板、扬声器 作为一个日常写作占据80%时间的新闻从业者,舒适好用的键盘自然是首选,长久以来也总能够明确感知一款键盘好用或者不好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