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哥注】本文是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专栏第一篇,本期从美国上世纪 50 年代始的国家转型之路谈起,全篇跨度 60 多年,从足够长的历史维度,观察中国当今的转型机遇。 经峰瑞资本公众号[ID:freesvc]授权转载,有点烧脑,非常真诚,Enjoy~ 李丰专栏
峰瑞资本长期坚持分享商业洞见,我们相信信息流通会带来美妙的结果。 丰叔是走在最前头的那一个。去年基金刚成立那会儿,VC 分享行业报告实在不多见,因为 VC 靠的是信息不对称。丰叔按下了部分同事的反对声,鼓励投资团队把行业研究报告分享出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发布了 11 份行业研究报告,意料之外得到了 “研究型 VC” 的称呼。 “现在,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我们新启了一个栏目【李丰专栏】,分享丰叔关于创业和投资的最新思考。熟悉丰叔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讲话语速极快,不过现在读多快你说了算。 专栏第一篇,丰叔从美国的1950 年代说起,分析美国的产业变迁和国家转型,然后反观中国,探讨中国经济转型如何可能。全篇跨度60 多年,希望能带来启发。 有点烧脑,非常真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 2013 年曾经对美国民众做过一次调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二十世纪哪一个年代? 得票最高的答案是五十年代。 美国作为唯一未受到二战侵袭的大国,凭借战争时期的资源积累与战后的复苏政策,牢牢把持住了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其钢铁产量在 1945 年达到世界顶峰。这个当时总人口不过 1.4 亿的国家,为世界贡献了 67% 的生铁与 72% 的钢。在此后的数年间,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通过补贴学费、生活费的方式鼓励退伍士兵入学,为美国带来了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到了 1955 年,10–15% 的美国人从事农业,30–35% 的美国人从事工业,剩下的 55% 均从事服务业。经济上的发展与生活体验的多元化,包括家用电器、广告的发展,让美国人时常将那段日子称为 “Good Old Days”(好日子)。
▲ 1840-2010 年,美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数量变化。数据来源:美国经济研究署(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1950 年代的美国与今日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5 年中国的人均 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为 7990 美元,约等同于美国 1941 年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主义盛行。更重要的是,1950 年代的美国也曾是 “世界工厂”。制造业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程度,比起今日的中国有过之而不及。 不过,美国并未停留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到 2014 年,农业占美国 GDP 降至 1.12%,从业人口占全美劳动人口 1.3%,工业占 GDP 19.1%。80% 人口从事服务业(见下图)。值得一提的是,从 1935 年到 1985 年,美国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人口上涨了 2.2 倍。一个由重工业起家的大国,在半个世纪间成功转型为服务密集型经济,且不乏大规模专业人才(professional worker)出现,它是如何做到的?
▲ 美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对比。2014 年美国农业、工业、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占比为 2%、13%、85%。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美国做了两件事。 首先,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低收入的美国人在 50–60 年代从乡村迁徙到城镇,削减了农业、工业占 GDP 的比重。随着新型城镇的成立,人口的聚集,让美国在 1955 年就有了第一家购物中心。而公共交通资源的匮乏,使得汽车销量在五十年代达到新高。在这样的需求推动下,美国完成了消费升级。
▲ 美国拥有汽车的家庭数量在 1950 年代大幅增长。数据来源:美国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