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两天各位同学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微博第三季度财报刷屏:微博月活跃用户为2.97亿,同比增长34%,创下今年最大增幅。三季度微博总营收达11.8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同比增长156%,远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在大家眼里,微博好像是突然之间重回主流视野,尤其互联网圈这批最早用微博的用户,在转战微信以后就几乎不用微博,大家普遍都觉得不敢相信,但财报披露的却又是真真实实的数据,从亏损5年到大幅盈利,活跃用户连续10季度增长超30%,微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曾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披露微博逆袭的原因:首先是坚持移动为先的战略,第二是在三四线城市打开局面,扩大了用户覆盖广度,第三是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媒体产品的及时布局和持续优化,第四则是在实时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兴趣网络的功能。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还是有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不能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曾经用过的那个微博,即使运用以上策略也难以做到今天的逆袭,而他们忽略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微博产品本身的迭代,整个产品逻辑的重设是微博二次爆发的基础,只有看清楚这一层变化,才能真正理解微博的逆袭之路。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把博客和微博拿出来对比,但其实从新浪内部来说,这已经是两个逻辑完全不同的产品。博客时代,虽然个人也能生产内容,但是传播渠道依然是编辑,虽然博客依然是个很成功的产品,但并没有在媒体行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微博产生最初是模仿Twitter,这些产品看上去是通过140个字符让内容创作门槛降低,吸引到更多普通人来生产内容,但其实最具变革性的能力在于,用户不仅在微博上生产内容,还参与传播内容,在内容产业由媒体传播内容的方式被彻底打破。而正是借鉴了博客兴衰的经验,曹国伟把微博单独组成一个公司,独立于原有新浪门户网体系,单独运作。 当时微博开始发力时,j2直播,大洋彼岸的Facebook风头正盛,微博创立之初,也一度向着facebook的方向发展。但这里面最大的悖论就在于,微博是一个公开的平台,而人们并不会在一个公开的平台里社交,一个公开的平台需要传播,但是在“强关系”的设置下,产品利于社交而不利于传播。所以微信推出的时候,微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用户增速开始放缓。 在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微博开始进行了产品调整,开始回归微博最开始的属性——弱关系社交媒体平台。 在社交属性减弱、兴趣维度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了少数人发内容,而大部分人在看、在评论及转发的情况,这也解决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典型疑惑:“我和我的朋友基本不发微博了,为什么微博还能如此活跃?” 而当发布者越来越集中的时候,自媒体以及网红生态就开始在微博上出现,并且当微博上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图文、短视频及直播带来的多媒体形态,结合一些热点事件,用户会把微博当成获取内容的第一渠道。当这样一个趋势出现的时候,随着移动技术发展形成广告代言、电商变现、内容付费模式,微博成为了一个内容生态平台。 从关系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对于微博来说,一个绝好的竞争背景是腾讯放弃微博产品,直播,这样使得微博能从恶性竞争里抽离出来,专心调整产品逻辑建立内容生态,从而形成网络效应,提升了内容传播及生态变现效率,最终形成行业壁垒——实时信息网络和社交兴趣网络。 随着微博在内容生产上的网络优势逐渐形成,媒体和明星名人为使新闻获得更广泛传播,集中选择微博作为独家发布平台。奥运会期间,有近300名运动员发布微博,互动量达5800多万。霍建华与林心如婚礼、王宝强离婚等明星公众事件,当事人也是在微博持续发布信息。随着内容生产向KOL、社交、视频和移动化等方向发展,独家内容使微博更高效的获取和激活用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