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1月14日,也就是昨天,供职于《财经》的女记者宋伟在其公号“latenews by 小晚”上推送了一篇她为第一作者的长篇报道“乐视危机虚实”。手上未有《财经》杂志,不过我相信这是一个职务作品。 这篇报道除了对乐视手机浓墨重彩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乐视汽车的。对于乐视汽车,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多数接近乐视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压倒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汽车业务。 11月15日,也就是今天,上周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乐视,再度放出了一个消息:乐视汽车,获投6亿美金,投资者为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 段子手又开始出动,人们纷纷表示,要赶紧去读书。 商学院EMBA叫读书? 笑话。 二 有媒体采访我,提及有人说乐视碰到的资金难题,是互联网泡沫或冬天造成的。对此观点,我有何看法。 纯属胡说八道。 乐视的问题是个案,与什么资本寒冬,互联网泡沫完全没有关系。更何况,资本是不是寒冬,互联网是不是泡沫,直播,还可以讨论。 乐视在做一件颠覆商业规律的事。 如果它做成了,就真的成了贾跃亭口中的“创新与颠覆”。如果做不成,你就不得不承认,商业铁律就是商业铁律。 这个铁律是什么呢? 说起来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吃。 四 虽然小米现在碰到了一些麻烦,但雷军倡导的单点突破,是有道理的。 这与其说是雷军的发明,不若说是对过往互联网商业的总结。 比如BAT,现在的业务都很庞杂,但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聚焦于一处,全力成为这个行当里的老大。或者说,优势极其明显的领导者地位。 在巩固了第一个产品的地位之后,开始进行商业延展,这里会借助到前面那个优势产品的资源。比如阿里是搞定了电商行业的龙头地位后,才开始真正发力搞以支付宝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意。腾讯是拿下了IM的龙头地位后,才开始不断地在QQ上弹啊弹窗,来获取流量的。 我想,大概除了互联网公司以外,其它公司也都是这样的吧。 但乐视却是个例外。 在所谓的乐视八大生态系统中,没有一项,敢说已经确立领先优势的。 齐头并进,多线作战。 每一条业务线都不是那么牛逼,但贾跃亭似乎全指望,一旦合拢产生点所谓化学反应,就能出来一个特别牛逼的“生态化反”。 我认为,这就是乐视的创新。 如果被它这么“全新地齐头并进,多线作战,都不牛逼但总和极牛逼”的模式给做成了, 怎么不是颠覆? 颠覆了我们千百年来对商业运作的认知。 五 公号“环球老虎财经”今天稍晚一点时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是如何投资乐视的。 整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 班长代表了同学们下了一个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因为班长是这么说的: 首先,股权结构还没计算...... 这就是投资意向书。 在创投领域,拿了TS就到处喊拿到投资的,一般都是草创公司,已经有点分量的公司,通常自重身份,不干这事。 因为TS被作废的,不计其数。 乐视也算是有江湖地位的公司,拿了个投资意向,就开始高调宣布拿到投资,只能让人做如下的猜测: 乐视实在太需要维护住已经跌破四十元的股价了,因为这涉及到贾氏姐弟的大量股权质押。一旦股价跌破某个事先设定好的价位,金融机构将会抛售这些质押的股票以挽回损失,于是,雪崩便会来到。 虽然获投的是乐视汽车,并不是上市公司乐视,但在资本市场上,这些区别可能无关紧要。 乐视在努力地传递这样一个消息:我们有钱了! 而且,按照宋玮那篇文章的说法,乐视汽车是整个乐视最大的出血点——其实贾跃亭那封内部邮件也有这样的意思表达。而如果乐视汽车拿到了钱,开奖,就等于整个乐视止住了最大的出血。 我终于有点明白,贾跃亭为何会写那封内部邮件了。 六 真是传播优先、公关主导的公司。 —— 首发 扯氮集 ——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