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临近,不少“剁手党”早已将心仪的商品收藏或加入购物车,就等11日凌晨动手开抢。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双11”已经从一家电商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中国消费者狂欢日。 8年间,从“买全国”到“买全球”、从买价格到买质量、从“下周见”到“当日达”,“双11”经历的种种变化,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喜悦与困扰。 变化一:从“买全国”到“买全球”,单日消费从5200万元上升至超千亿元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09年“双11”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到912.17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11”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消费规模激增的背后是参与平台、品牌的增多。除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纷纷参与竞争,网络平台上的商户数量也迅猛增长。以阿里旗下平台为例,从2009年到2014年,参加“双11”活动的品牌从27个增至4.2万个。 与此同时,消费者从“买全国”延展为“买全球”。安徽省合肥市市民曹元说,8年前,他还是校园里的一个“光棍”,只会在淘宝上买书,这几天,这个新晋“奶爸”正坐在家中准备“海淘”入手新西兰产的奶粉。“足不出户,想买哪个国家的商品都可以。” 2015年“双11”,超过3000万消费者在天猫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今年,天猫“海外直营店”从10月21日便开始启动了预售活动。泰国清迈oh my grocery伴手礼店店主王老板正尝试在微信店铺上,策划打折促销的双十一活动,对中国市场进行直邮销售。“‘双11’期间,海淘人数会大幅上升,海外市场也有‘双11’狂欢的机会”。王老板说。 变化二:从买价格到买质量,消费者品牌意识渐强 “头两年,‘双11’概念还不出名。促销都是打着‘光棍节’名号,如5折促销活动、满额减等,大幅折扣已经非常吸引人。2010年,我还在上大学,j2直播,原本就是好奇看看,结果没控制住,花了近千元。”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北京市市民赵菁回忆。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双11”本身就是广告招牌,成为每年电商最重要的购物节。促销从11月初就开始狂轰滥炸并不断升级,预付抵扣、各种秒杀、裂变红包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与最开始的“买便宜”心态相比,近年来消费者网购时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以前网购,直接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月顶多花百余元。今年仅‘双11’网购装修用的建材、家具就预算3万多元。”赵菁说。 在今年的京东“超级秒杀日”,智能眼镜销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8倍,智能家居达到去年同期的9倍。“80、90后人群关注点向安全性、品质性和丰富性倾斜,对价格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分析说。 不过,网购商品的质量与公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仍不匹配。12358价格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假货、三无产品、诈骗等,成为电商市场顽疾。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杨建华认为,作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不仅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也应进一步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时掌握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的改革创新。 变化三:从“下周见”到“当日达”,挑战超10亿包裹顺利“到家” 回忆起8年来的网购之变,合肥市民张瑶点开自己在淘宝网上的40页购物记录说:“2009年买过一双运动鞋,江苏卖家发货后6天我才收到。今年8月,我买了一件江苏发往安徽的T恤,28号下单29号便收到了。”收货时间不断缩短,京东等电商平台甚至迈入当日下单当日送达的“快时代”。 除了速度快,物流业的配送范围也逐步从城市扩大到农村。在北京做餐饮生意近十年的沈艺,是安徽省宿州市沈圩村的村民,这个偏远小村距离市区10余公里。早年间,她网购给父母的衣服零食,只能邮寄到镇上的妹妹家转送。如今,沈圩村也有了物流点,沈艺父母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便捷收货。 事实上,物流行业的整体运送效率正在稳步提升,但每年“双11”短时激增的包裹数量,仍然是电商售后服务的“一道坎”。“爆仓”“丢包”“摔件”等成为“双11”的高频词。数据显示,2010年“双11”产生的包裹数量仅为1000万件。2013年开始,这一数量进入以亿计量阶段。据菜鸟网络联合各大快递公司预测,今年“双11”或将给快递业带来超10亿个包裹。 为应对包裹的大流量,很多快递公司的地方承包商会临时招兵买马。但合肥一窦姓快递员透露,j2直播,临时招揽的人员往往没有培训就上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