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农民老邬服从了命运:退学,去南方打工,再回到家乡。在重庆山区一个小镇,他开了个小店,然后互联网兴起,他意外地做起电商,随之成了县里的大红人。现在,他正在学习当一名企业家。互联网如何改变了重庆山区一个普通村民的命运? 推广员 老邬很瘦,穿立领深灰外套、黑皮鞋,干净利索。在自家副食店里,他常坐在一张矮木椅子,放满了烟的玻璃柜台几乎遮盖了他,无论谁一走近,他就站起身,露出笑容,显得可亲。他说话常带个“吧”的尾音,好像说什么都怕冒犯了你,带着商量,可熟悉了,他也喜欢拍着胸脯说:“我老邬……”露出他的自信。 栖霞镇的居民们都相信老邬,愿意和他打交道,听他的指点。2015年12月,一个名叫付文的外地年轻人来到这个小镇,发现了老邬,想让他做推广员。 付文是京东的员工,重庆云阳县的乡村主管。那时,京东正在发展乡村体系,四处寻觅当地老百姓做推广员,这是乡村体系的最前线。 老邬的妻子阿清说起付文,“一个白生生的年轻娃,谁信他!当他是骗子!”付文好说歹说,老邬不答应。“当推广员能给我啥好处?”他顾客多,平常吃个饭都要起身好几次,不想再揽上别的事情。付文说,推广村民用京东,你有佣金,还能让更多人得到实惠。老邬不喜欢谈钱,喜欢谈“我对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听说惠及乡亲,就答应了。 老邬下载了京东APP,整天握着手机,用干过活的粗手指点点戳戳,有时候恼火起来,手机一扣,“不干了!眼睛都要花了!”对面副食店的年轻姑娘找过来。她发现老邬一些商品的卖价比她的进价还低。一瓶2.5升的可乐,老邬卖5元,她从区域代理商那儿进货要6元。老邬掏出手机给她演示,点促销,抢券,凑满减。“我老邬这个人啊,你不问我我也不会说,你要是问我,开奖,我就原原本本地说”。姑娘年轻,脑子活,学得快。后来,她成为栖霞镇第二个京东推广员。 但镇上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学这些就不容易了。老邬教人下单,有人点击每一下都忧虑重重,生怕自己的钱即刻消失在无形的网络里,老邬说:“货到付款啊!收到货再给钱你怕什么?”有人见到需要输入的对话框就发懵,干脆跟老邬说:“不管了,你替我下吧。”一位在南方打工的年轻人回了趟家,找老邬下单买了一台洗衣机,这是老邬作推广员下的第一个大件。洗衣机被穿着京东制服的配送员从面包车上拖下来,街面上的人都看见了。他们觉得,真能在网上买东西,比去县城买还便宜。 位于重庆市云阳县的京东服务中心,挨着它的是京东在云阳县的配送中心。 推广员是京东乡村体系最前线员工。 生意人 老邬本名邬前坤,1971年出生在栖霞镇下属一个村里。1990年,他复读两年,刚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老邬没说什么,退了学,回家照顾父亲和弟弟,他觉得,人得服从自己的命运。父亲病好了,老邬下地干活,学木工,打家具,农闲时就去东莞打工。这样零散着生活了好几年,1998年,老邬决定回老家。那时候的栖霞镇,小而陈旧,atv,唯一的交易地点在栖霞路上的老市场,沿窄石梯下行,经过一片黑暗,市场就在那豁然开朗的光线里,卖菜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卖五金的都在。老邬在那一片开朗里租了一间门市,做调味品生意,贩卖花椒、桂皮、辣椒和菜籽油。 2010年,老邬拿出积蓄,买下镇政府对面广场旁边的一间门市,挂上深蓝色招牌,“乾坤副食店”。过了一两年,他又买下旁边的门市,两个门市打通,早上7点开张,晚上12点打烊。他不吝惜电费,让灯泡把货架照亮。街对面也有副食店,但是过往的人把车停在对面,也要穿过马路,到他的店里买一块面包、两罐红牛。 老邬说,做生意靠人气,有的东西宁愿赔点钱也要卖,吸引了人气,别的赚钱的货也就出手了。 老邬刚做调味品生意时,从大的经销商那里拿货,后来自己生意做起来了,他就找乡亲收。花椒、辣椒和油菜籽,村里家家都种家家都有。尤其是菜籽。栖霞镇号称“万亩油菜”,每年四月,油菜花开的时候,政府都要办“油菜花节”,到今年已经连续办了八年了,每年都有上万人来看。绿色作底的连绵梯田上,黄色的油菜花连成一片又一片,次第开着,浓郁的香气萦绕,蜜蜂嗡嗡。老邬也爱看油菜花,他又觉得可惜,花开过,结出一串串细长的荚。成熟了的菜籽会从荚里蹦出来,却只能由老乡自己收,再找油坊榨成菜籽油,自家吃,换不成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