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滞,但希望仍在。2016 年全球杰出青年社区(Global Shapers Community)的年度调查显示,在年轻人眼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此外,21% 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支持人形机器人的权利,而且在东南亚,支持的呼声尤为高涨。年轻人们似乎对于人工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在欧洲,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 GDPR)让用户有机会要求对基于分析的算法决策进行解释,限制了绝对形式的算法决策。该条例有望于 2018 年 5 月之前在所有欧盟国家实施。这样的机制能够限制资料搜集,强调了人类可解释性(human Interpretability)在算法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是,这是否会对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现行的算法实践带来主要的变化,还尤未可知。 每天都有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成千上万个算法决策——从 Netflix 的电影推荐、Facebook 上的好友建议,到保险风险评估和信用评分。就各方面而言,人们自己应该有责任对关于自己的算法决策进行跟踪和仔细审查,或者说我们可能需要将此编码到他们使用的数字平台设计当中?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准确来说是因为在大范围内进行估量和实施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在一头栽进这个未知的领域之前,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想让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成为什么样子?反思这些问题,我们才会设计出非决策性的、透明并且有责任感的算法,这些算法能够辨别出个体当中复杂、发展和多方面的本质。 ©本文由机器之心编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 加入机器之心(全职记者/实习生):[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寻求报道:[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