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个转变不会太容易。在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苏宁,OPPO 和 vivo 还是占了位置最好的柜台。OPPO 柜台的两位销售人员向我们倒背了 5 分钟 R9s 的参数之后,使出了杀手锏: “苏宁这个 3200 元的标牌实际上只卖 2799 元,现在购买还有大礼包赠送,终身免费贴膜、保修……还送一个小包包。” 技术创新停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最近 6、7 年,智能手机产品都已经没有什么大创新了——就像今天我们走进任何一家手机线下店,放眼看过去都是大大小小的“迷你平板”那样。 价格相近的手机,硬件技术上也不会有天壤之别;而随着 Android 本身的完善、各家定制系统都补上了必须的功能,软件上能创新的部分越来越细节,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软件优势就不复存在了。看着产品销量下跌不止,雷军 7 月在达沃斯论坛上给小米敲定了新方向: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这些无印良品其实就是小米投资或者合作的生态链企业,他们共同组成了“米家”品牌: 3 月 29 日,米家电饭煲,售价 999 元; 4 月 12 日,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 399 元; 5 月 11 日,米家 iHealth 血压计 399 元; 5 月 27 日,米家 LED 台灯 169 元; 6 月 14 日,米家恒温电水壶 199 元; 6 月 23 日,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 2999 元; 8 月 31 日,米家扫地机器人 1699 元。 但米粉不一定会买这些无印良品,至少不是非买不可。 大家都想要的海外市场,也更依赖线下而非线上 当国内手机市场增长越来越慢,厂商都想海外寻找新市场。 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华为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家。最近两年,华为旗下近半的手机销量来自于海外,也是在高收入区西欧唯一一个做得不错的中国公司。 大部分公司盯上了距离比较近的印度和东南亚。OPPO 已经拿下了东南亚 10% 的市场份额,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都进入了前十。 今年,你知道的国内手机厂商都去印度建厂了,如小米、华为、OPPO、一加、金立、华硕,虽然大部分的建厂方式,都是跟富士康、伟创力这种代工厂合作来降低成本,同时应对印度政府给进口数码产品增收税费的政策。 在印度,小米尝试用 OPPO 和 vivo 的办法把手机卖起来。从 2014 年宣布进军印度市场以来,小米在印度的运作方式和传统手机厂商无异——尽管也设置了印度官方网站,他们也很快调整,在报纸上买版面做广告,增加了线下渠道,有时甚至比国内更用力。 今年 4 月,他们与分销商 Redington 建立了合作关系;7 月,小米与线上的分销商 Just Buy Live 和富士康旗下的 InnoComm 联合,一起建立 5000 家实体店。负责海外业务的小米副总裁 Hugo Barra 说,他们希望这个数字最终达到 1 万家——国内米家实体店数量的 10 倍。 但在海外市场,小米同样要面对国内的老对手 OPPO、vivo,华为甚至更多。 OPPO 海外公关负责人谭宏涛表示,OPPO 将印度市场当做另外一个中国市场在做,印度的组装厂将要用掉 1 亿元。今年,他们还投资了 8000 万元比在印度打广告,聘请印度电影演员赫里尼克·罗斯汉和时尚达人索娜姆·卡普尔担任品牌大使。 vivo 在印度的动作也不少,除了冠名赞助印度观众爱看的板球超级联赛(IPL),还打算用 1 亿人民币卖广告。华为在不同海外地区的广告攻势也跟这两家公司越来越像,例如在中国找到知名度很高的斯嘉丽·约翰逊,在美国,则是贝克汉姆的儿子布鲁克林。 到最后,又和中国一样,还是要拼品牌和线下。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