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们同时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比如OEM生产商设备制造商),打造垂直的的供应链。然后,我们经过这些供应链整合的技术上和包括资源上的支撑,输出我们最终的技术方案。” 关于目前京东智慧物流方面的专利情况,京东表示已经超过100项专利的申报。 现阶段,京东无人仓的设计场景还是围绕“中小件”库房研发,该场景在电商平台中,几乎是订单数量最大、运用最为频繁。为此,“我们从过去的需求方,到现在开始通过自主研发能力,能快速的实践和产品化,部署到我们的仓库里,并对这些产品不断的优化,然后快速研发迭代。” 肖军说到。 而让他们感觉颇有难度的是“机器人视觉”,在京东上千万的SKU中,不同商品属性、以及热销度都需要有基础判断意识。对此,他们对自主研发的无人仓机器人进行了“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训练”,目的是让他们的机器人进一步智能化,成为未来京东智慧物流的重要部分。 “无人仓”对京东意义何在? 刘强东希望无人仓能帮京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同时优化用户的购物体验。这里,肖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2015年京东(广州)亚洲一号单日订单处理50万单,如果京东第三代物流中心,仓储逐步的完成全自动化与智慧化建成,我们预计单日生产产能会超过200万单,有一些仓库突破500万单,那我们降低的物流成本可以降低目前的50%左右,仓储单位面积效率上,可以提高到现在5倍以上。 人工拣选完成一件商品,平均时间也要30秒左右,而智能机器人拣选可以做到一秒一件。在双11这样的大促中,现在我们要增加成千上万的临时工,未来无人仓就不用了。 虎嗅在参观京东无人仓实验室时,听现场工程师介绍,按照他们的设计,无人仓中的一台机器人正常工作时间能从早上8点到凌晨3点不间断,对人而言已经超负荷了。不过基于当前的分拣机器人设计,京东无人仓还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商品,比如生鲜品类。但是像一袋话梅、一盒电池、一本书这样有一个光面的商品,是能够自动适配捡拾器进行抓取的。 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运营234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520万平方米。如果按照现有的京东无人仓“四件套”来配置,其分摊到单位改造成本是多少?而整体无人仓系统投入后,每月的维护成本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值得后续解答。 京东“无人仓”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在欧美,传统自动化应用在仓储中已经很常见,但在我国与电商业务相结合,基于快速响应订单和高效履约的时效要求,atv,而机器人作业的稳定性如何保障?这都对京东无人仓研发带来了直观挑战,具体而言: 1.保持在海量数据计算中有高准确率 人工智能算法指导生产。比如商品布局算法,京东产生海量数据,精准的数据挖掘需要分析每一个商品分布整个订单里的命中情况,可以判断单个商品拣选区和存储区的配置量,拣选区布局算法会根据每一个商品每一个小时的出货情况对未来的出货进行一个预测,如果计算有偏差,对智能机器人发出错误指令,atv,会影响运营效率。 2.高强度、快节奏下的运营保障 面对京东仓库高强度、高效率、高节拍的工况,机器人设备就成为整个仓库正常运行的保障,保持它们正常运作,需要实现两点:一是设备的可靠性,二是设备的可维护性。所以,在设计每一个设备的时候,需要对相应设备进行多次(事故)仿真模拟。 3.验货,人、机配合最难 据肖军介绍,无人仓里的机器人最初能代替人的手脚,替我们行走、搬运,但代替人的眼睛是最难的。供应链应用场景太复杂,按照他们最初的算法,商品识别度只有60%。此后,他们在每个库房单独割了一条标准操作线对机器进行反复训练,修正算法,经过数万次的测试与优化,目前识别准确率已经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至于哪方面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肖军认为是“验货”,供应商把货送到仓库,如果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配合那到简单,但机器和人之间的配合是最难的,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