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国企的低效率。国企仍然占到工业产值的60%到70%,但因为草率的投资决定和低效的管理等因素,j2直播,一些龙头国企资产负债率较高,甚至几乎没有盈利过。 比如非公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东北缺乏活跃的创业环境。东北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上却不如山东;山东并没有多少森林资源,有的只是机制更灵活的民营企业。东北黑土地盛产杂粮,但只负责种植,不产杂粮的合肥则成了杂粮的集散中心,在产品精深研发、品牌和市场上拥有强大话语权。 比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东北高校较多,但毕业生留驻率堪忧。 何药可医? 在10月18日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 从2004年至今,高层先后三次提出了振兴东北战略,一次是2004-2005年,国务院首次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一次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最新的就是2016年10月1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据报道,最新两份文件的开篇内容,都是“全面深化改革”。 学者刘晓忠认为,不论是2004—2005年那一轮还是2009年的那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做加法的输血策略最为突出,这一做法在当时促进东北经济增长,但一定程度上埋深了妨碍东北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导致东北经济对国有经济体系的过度依赖,民营经济的被挤出现象更加突出。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揭开了新一轮债转股的大幕。强调市场化,即是强调相关市场主体应该有理性决策、风险自担的意识。恐怕只有真正地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真正激活企业家精神,东北才能渡过阵痛迎来新生,而债转股只是一剂止痛药而已。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提到: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我们现在全部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在今年一季度都突破了2%,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2%是大大低估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多都是通过调胀,通过涨息,通过所谓的重组,把不良贷款暂时掩盖住了。光86家钢铁企业,负债总额3.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很多钢铁企业动辄就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几千亿。很不幸的是,这种风险的承担,最终可能又是由中国的老百姓来承担,那不就是通胀吗?所以提出债转股的时候好像媒体采访我要我写文章,我是非常明确地反对。什么债转股?我说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他借钱的时候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现在银行转过来变成他的股东,他能够给银行分红吗?”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认为:“债转股的关键在于改变企业的公司治理,以便扭转经营状况,恢复盈利能力。债转股是一剂能治病的苦药,但不能当作补药。不能不用,但不能滥用。” 已经宣布破产重整的东北特钢是东北经济的一个缩影。即使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答应企业的削债或债转股请求,但如果企业无法在有限时间盘活资产、改善经营,再以“等靠要”的心态期待新的救助措施,恐怕东北的阵痛将是无解的。 对标东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