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准备好的人诞生了。虽然还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那种“有sense”的人,但是相对于他们自己,有了明显的突破。而诞生的方法,是我们最痛恨的题海战术。我们总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种人是吧。一个被题海折磨的人,若干年后成为了出题折磨别人的人。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相信一个都市传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是因为填鸭式教育和题海战术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于是我们对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总是下意识的排斥。 那我在这里不得不给它辩护一下:这个方法,粗暴是粗暴了一点,但并不简单。 5、实际上,题海战术与创造力并不矛盾 任何领域只有对基本能力拥有直觉般熟悉才有更高级的综合应用,包括创新。 而建立直觉般熟悉的最快方式,要么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的训练,要么只能用更长的时间获得,开奖,反正训练量是守恒的。 但一个方法再有效,人们恨它,也不会有太多人用。为了兼顾效率和人性,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既然题海战术没有错 ,为什么我们这么恨它? 我想来,大约是因为没有针对性。 假设有10个知识点,其中9个我已经不需要训练了,有一个我还很弱。但是我眼前这10道题,只有一道是针对那个弱项的,我训练一次弱项,必须训练9次强项,这显然是充满浪费的。 而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哪些是弱项,哪些是强项,何时加难度,何时引入更复杂的练习,到什么阶段限定什么时间长度选什么题,都要根据人处于的阶段不同去做调整。要有压力而又不能压垮。这个环节上我们需要个性化的关注。那就不得不考虑教练的角色。人的问题需要人解决,想想看也是个让人很头疼的事。(要么就是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还没有诞生,诞生了……还要培训干什么……机器就该取代人类了)
所以,一个真正有用的培训,我们需要培(讲课),需要训(练习),还得是大量的。不仅如此,为了让人能坚持下来大量的训练,还需要教练的个性化关注。这些条件往往无法同时具备,难怪培训是没有用的。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得出了行业通行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很悲剧的故事? 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起码不再像一个原始人一样去看待这个结论,“培训没有用”从一个神谕般的断言,变成了一个由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因支撑的结论。问题被细化了,那么就给了我们质疑的着眼点,给了我们改进的着手点。坚持分析、实验、改进,也许未来我们就能看到一篇文章——《培训真的有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