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占领 微信公众号:创客法苑(chuangkefayuan) 外卖平台自从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扩张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几家知名外卖平台不仅迅速做大,市值也是一路飙升。但是,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起来的不只是外卖平台,也有一些搭着平台便车的黑心作坊。 今年315以来,围绕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种种黑幕屡屡被媒体曝光,直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展开了一系列整治行动。然而,时隔半年,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却依然发现:地图上找不到的餐厅仍然是外卖APP的推荐商户,没有营业执照的作坊仍然可以通过假执照大行其道,餐馆卫生不达标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有些地方已经集结百余家“三无”商户,成为乐“声名远播”的外卖村。 据央视新闻报道,餐饮外卖商家登记在平台的地址与证照不符、餐饮业“三证”缺失或证照过期等问题大量存在。不仅如此,深入到这些外卖平台上的“明星店铺”背后,所见更让人触目惊心:小区空地上的临时建筑成为了食品加工点、工作人员徒手往容器里装食物、加工场所苍蝇起起落落、蔬菜切完再清洗、灶间垃圾满地、污秽不堪。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了吃饭的时间,当你坐在高高的写字楼里面,不想去拥挤的餐馆就餐,或者当你宅在家里面,懒的出门,你也不知道做什么饭的时候,这时候轻轻一点鼠标或者手机的屏幕,你就可以选择你想要的菜品。下单之后,订餐人员会带着经过了制作包装等环节的菜品,骑着电动车朝你飞奔而来,短时间内把美食送你的手上,这就是互联网+餐饮。它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你订购的美食可能是昨天剩下的,也可能是在脏乱差的环境里被制造出来的,也许它的食材已经变质,甚至可能有毒。 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你下单的这个餐馆可能没有合法的资质,也就是俗称的“黑作坊”,或者这家餐馆虽然有资质,但是它的食品安全卫生条件不达标,餐饮食品的制作流程不规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这里面既有订餐平台的原因,也有监管的原因。首先,这些知名的电商平台为什么没能把好关?原因有两个,第一,网络订餐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几家知名的平台应该都拥有雄厚的实力,现在市场的格局还未确定,各自比拼的是哪家平台上面的餐馆更多、菜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所以平台自身就会有意无意的放松商家的准入门槛。另外,这些开拓商家资源的业务人员也有意无意的放宽了审核的制度,甚至有个别工作人员主动帮一些没有资质的餐馆去办假证。第二,订餐平台自身也会制定一些关于商家的审核管理办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商家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作假,如果平台不去实地核查或者不向监管部门求证,就很难发现这个问题。除了平台之外,atv,线下的监管也不够到位。关于订餐平台上的黑作坊,平台没把好关是一个重要原因,线下黑作坊众多却是问题的源头,所以监管需要从两端入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财产和人身利益。去年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对于网络食品交易做了专门的规定,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点就是交易平台应该对入网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第二点就是平台应当审查这个商家的许可证及其资质。第三点就是平台一旦发现入网的商家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且向相关部门报道。如果该商家的违法行为比较严重,应当立即停止这个网络平台的服务。 此外,食药监总局也制定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该办法对于交易平台和入网的商家做了很多细化的规定,还规定了交易平台的六大义务,例如要求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要求平台对于入网的商家的资质进行审查登记,要求平台对于商家要建立档案,保留交易记录等。对于交易平台的监管,今后则重在强化执行。执行的重点既包括线上也包括线下,甚至应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这就需要交易平台的支持和配合,应该说,这不仅仅是订餐平台的法律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互联网同时也给食品的监管带来了新手段和新思路,监管部门可以借助交易平台的相关技术,及时发现一些违法的线索,并保留相关交易记录最后进行相应的惩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