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要买什么?" src="http://1183.net/uploads/allimg/161017/19420411W_0.jpg" /> 文 / 陈昌业、姜赟 10月14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9月26日起停牌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需继续停盘,“经公司及各有关方论证确认,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该事项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在资产重组成功之前,直播,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当然是不能准确知道正在谈判的标的资产是什么?但是,或许可以从华谊该买什么的问题入手来探究华谊要买什么。 2014年,华谊对外宣布在战略上要去“电影化”,当年其影视娱乐业务营收占总收入比重为50.28%; 2015年,“去电影化”第二年,影视娱乐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73.12%; 2016年上半年,影视娱乐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73.41%。 两年半的“去电影化”后,效果却表现为内部财务数据上“影视娱乐业务”每况愈重(电视剧公司、音乐公司相继“关停并转”,电影业务自然比重加大)。另一方面,华谊的电影业务在外部的同业竞争方面连续掉队,昔日的行业老大已被光线、博纳、乐视甩在身后。 更让“去电影化”愈发尴尬的是华谊第三季度业绩预告盈利约在2.975亿-3.306亿之间,而这笔收益几乎可以看作是9月以来华谊四次出售掌趣股份(9/1,9/7,9/9,9/13)的全部所得(出售公告称投资收益为2.98亿元)。 电影仍然是华谊财报的生命线,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与互联网娱乐两个板块仍然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阶段,即便有未来,也需要现在能够健康地活着。 电影业务是华谊品牌价值之源,“去电影化”的过程里,陈国富离开华谊(2013),冯小刚片约将满(后以并购东阳美拉的方式“续命”),徐克自《神探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之后迟迟没有续篇,葛优签约英皇,黄晓明、周迅、李冰冰、姚晨或完全单飞或准单飞…… 2015年下半年开始,华谊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举措向外界表明了要矫枉“去电影化”,斥资近18亿收购了冯小刚的“壳公司”东阳美拉和“跑男”主要成员的“壳公司”东阳浩瀚,以IP之名回归起家立身的业务基础。有些讽刺的是,后者2015年初的《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创造了近2.5亿票房,却也遭来了冯小刚的炮轰——“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016年初,叶宁加盟华谊,随后很快进入董事会,原华谊电影的负责人王中磊(时任华谊兄弟总裁)升任华谊兄弟集团副董事长、CEO。华谊董事长王中军对这一人事变化在公开场合解读为——“我需要一个人对我负责任。” 叶宁的加盟,给了外界一个清晰的信号,华谊要中止去电影化,要重振电影业务。但叶宁并非全知全能,有长项,但也有业务短板。其在万达成名于院线,之后组建五洲发行亦是表现出了在发行领域的手腕,但电影产品的开发却绝非其强项,2015和2016万达影视的冰火两重天即可见一斑。叶宁亦深知自己在发行端的经验、资源以及发行业务对其职业能够产生更快于项目开发的业绩表现,很快类似五洲发行的华影天下发行公司浮出水面,该公司的股东公司为华谊、微影时代以及上影股份。 从其股东公司的实力背景来看,“老大”华谊目前的发行能力堪忧——华谊很长一段时间是依靠强势优质内容来拉动发行,而非依靠地网(如光线、乐视)推动发行,也非依靠院线(如万达、大地)有力控制发行,华谊影投在2013-2015三年的时间里影院数量始终停滞在15座,同样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博纳的影院数量从23座增加到了36座;微影时代旗下的娱票儿(原名微票儿)的互联网发行能力倒是一个新鲜力量,而上影股份旗下的上海联和院线一直都是全国老牌院线,是华影天下里唯一的院线落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