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这个周末里,如果你想见一下郭富城、余文乐、王祖蓝等香港巨星,又想感受一下在香港中环主干道上超速驾驶、逆行的畅快感,那 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香港大奖赛肯定是你觊觎的活动。 不过,刚刚从国庆节朋友圈摄影大赛中恢复工作状态的大部分内地车迷注定与这场顶级赛事无缘了。幸好,你们还有爱范儿(微信号:ifanr)。没有了 V6 引擎的轰鸣,多了些中国面孔和品牌,Formula E 这场大 Party 有啥看点?
理想的电动汽车技术实验场 作为一个掌管着全球主流赛车运动的国际组织,国际汽联(FIA)向来有着不少“政治”动向,这种氛围也蔓延到了 FIA 旗下最烧钱的赛事——F1。车队之间的纠葛、规则的变动成为了 F1 不可忽视的一环,有人认为这项运动不再纯粹,也有人相信这才是 F1 的魅力之一。 对于前者而言,Formula E 可以算是一股清流。虽然在结束了两季赛事之后,已经有包括雷诺、奥迪、捷豹、DS 在内越来越多老牌车企加入 Formula E,但所有 10 支车队的竞争焦点仍然是不断探索如何开发更强劲的动力总成(上赛季 FIA 开始允许车队自行开发动力总成),如何让威廉姆斯(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统一提供的电池系统有更加稳定的表现,如何让车手们可以发挥出赛车的威力,跑出更快的圈速......
试验,是 Formula E 这项年轻赛事的主题,也正是不断的尝试让 Formula E 变得更加成熟。Formula E 的赛事规则恰好充当了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路标。 2016/17 赛季国际汽联将 Formula E 赛车的电动马达输出功率从上赛季的 170kW 提升至 200kW,接下来两个赛季还将逐步提升至 220kW 和 250kW;虽然电池容量仍然是 28kWh,但电池重量可以提升 15%。赛会在 9 月份宣布迈凯轮将从 2018 年开始为 Formula E 赛车提供电池,新的电池组容量将达到 54kWh。从这个赛季开始,各车队还可以自行开发悬挂系统。
不断开放的技术规则让车队技师们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将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性能推向极致。 然而 Formula E 的竞技性并没有因为技术的“青涩”而受限。在香港揭幕战里,虽然蔚来汽车的两位车手——小皮盖(N.Piquet JR.)和特维(O.Turvey)凭借全场唯一的双电机配置包揽了杆位和第二名。由于安全车的出动和事故使得他们失去了不少优势,所以两位最终分别以第 8 和第 11 名完赛,冠军则又一次被去年车手总冠军塞巴斯蒂安·布埃米(隶属于雷诺 Edams 车队)夺得。大奖赛结束后小皮盖和布埃米都将自己比赛失利或胜利的原因归因于策略。
除了 10 支参赛车队,一些与电动汽车有关系的新技术也借 Formula E 这个机会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媒体中心外面,爱范儿看见了无人驾驶赛事 Roborace 的原型车 RDB1,虽然看起来和早前公布的概念设计差距甚远,也没能真正抛弃人类驾驶员,但 RDB1 确实让我们对于 Formula E 有了更多期待。
相比方程式赛车的速度与 Roborace 的科幻感,高通在安全车上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有可能率先出现在我们身边停车场里。这套输入功率达 7.4kW 的 Halo WEVC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充满宝马 i8 混合动力超跑的电池,提供最长 37 公里的续航里程。高通欧洲技术副总裁 Greame Davison 向爱范儿(微信号:ifanr)透露高通未来计划与 OEM 厂商合作推出基于高通标准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我们在 Formula E 安全车维修站看见的这套系统正是由高通与香港本土充电服务提供商 SmartCharge 合作研发的产品。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 Formula E 独树一帜,而这些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则让 Formula E 有着不输 F1 太多的趣味性。 附上本届 Formula E 香港大奖赛的一些数据供参考: 赛车最大马力 270bhp; 极速 225 km/h; 0-100 km/h 加速时间 3 秒; 马达音量 80 分贝; 车身高度 1250 mm; 车身宽度 1800 mm; 轴距 1300mm; 电池组重量上限 200kg; 最高电压 1000v; 赛道长度约 2 公里; 弯道数量 10 个; 最长直道距离 555 米。
Formula E 香港大奖赛赛道示意图,图片来自:赛事组委会 Formula E 里的中国身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