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来自IDG的一则市场预测数据,2015年全球Android系统OEM厂商的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6亿台,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将增长到15.4亿台。 市场机制的调控下,安卓已经成为了众多OEM厂商屡试不爽的品牌构建王牌。如果你细观目前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就不难发现发现,华为、小米、锤子、一加、魅族……他们所拿下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里,安卓系统所占的市场比重。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安卓为系统模型制造出来的智能手机品牌也正逐渐增多,在改善后可预期的系统易用性的陪同下,安卓增量可观的市场数据也让iOS面临着重大的市场挑战。 市场一切安好,因何谷歌并不以安卓为傲? 对于谷歌而言,安卓可以说是一个与iOS抢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优势。首先开源化的系统基础虽然并不完善却并没有出现iOS漏洞频出的系统乱像,让用户对隐私安全持续心生忌惮。 其次多样化的应用搭载也在某些利好的市场基础下让众多厂商、开发者受益的同时,也为用户带去了不同价位里相同的手机系统体验,而谷歌也因此在市场上揽下了更多的潜在用户。 再者,免费开源的安卓项目构建让谷歌可通过占据互联网入口的先机,让自己与苹果在手机、平板电脑领域有继续抗衡的实力。而在用户与市场资源的不断扩充下,后续谷歌也可以此变现,实现自己在其它领域的产品扩展。 表象来看,确实一路美好,而日前隐患,却也不得不提。 安卓开放平台的构想始于2008年8月18日的GoogleI/O大会上,当时谷歌提出了Android HAL的架构图,HAL架构图的初衷是希望避开Linux的GPL束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链接Driver与FrameWork层,方便App层开发人员的开发。 当时触控式的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市场的份额基本都攥在诺基亚手里,安卓1.0虽于2008年9月23日正式发布,却并不能盖过塞班的风头…… 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市场定性,以及说明安卓诞生之初就没有逃掉开放性这一“病因”。而这段历史中安卓1.0对于当时谷歌而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1、安卓1.0在HTC Dream上的出现预示着谷歌跨出了安卓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2、HTC Dream上的原生安卓系统基本都在谷歌的平台开发套件内(PDK)几乎没有丝毫的变动,也就是说谷歌对那时的安卓有绝对的控制权。 不过,在三星、华为、LG、摩托罗拉、索爱、联想、小米陆续成为了安卓的常驻军后,就变成了另一个状态:OEM厂商的增多让安卓系统开始在不同的品牌平台中出现因产品出现分散化,因系统呈现差异化。而独成一体的系统平台在衍生出了很多与原生完全不同的系统变种时,也改变了系统的稳定性、软件的兼容性以及硬件的原来水准,谷歌对安卓的控制权也正慢慢缩减。 OEM厂商们拿来开源的安桌系统,通过自己的开发整合以此贴片到自己的手机品牌身上。阉割掉的安卓原生基本算作“炮灰”, 很多厂商的系统都没有了原生系统的影子。不止如此,在国内厂商的手中,应用层次、内容扩展也都由他们贴上了可让自己受益的其它标签。而在这个过程中,谷歌并没有因为是自家的安卓而收获一众粉丝到自己的论坛里,也没有得到硬件所带来的市场受益。 话虽如此,不过,开放机制的体系构建虽然没有让谷歌得到利益,但却奠定了安卓潜力无限的市场基础,当然,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在另一个市场困局中安卓也正越陷越深。 碎片化安卓的综合成因 一则来自Open Signal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与2014年相比虽然新增加了大量的Android设备,但在两年的时间内,Android的碎片较2013年的11,868种却增加了一倍之多。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市场数据,一方面安卓系统不可控制的碎片化现象说明厂商们正逐渐向它靠拢,这让谷歌可以凭借安卓有更多的资本对竞iOS。而另一方面,碎片化不可预控的安卓市场增量正让开发者和用户们饱受其中的潜在病垢:开发者需要在软件上为不同分辨率的产品定制不同的UI,同时也需要在硬件多样化的市场基础上考虑每个厂商所提供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是否可以与产品的其它模块完美对接,而在这其中,兼容性、稳定性以及还未慨率到的硬件模块都可能成为产品出厂之后的潜在使用隐患。而作为用户在拿到产品之后,开发者所遗留的潜在隐患就可能会被放大,进而出现系统死机、跳屏、无限重启等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缓解呢?在说明之前,我们先来说说造成安卓碎片化现象持续严重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