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科研领域的学者们都偏保守——他们认为 “毕竟研究出产品跟能形成产业是两码事”。2016 年上半年,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博士说:至少要到 2020 年,atv,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出产的固态电池 “可能试水到商业化的程度”,而 “真正的全固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虽然工业上不可能实现液态到固态的飞越,但这不代表产业界在固态电池领域无计可施。峰瑞资本投资人朱祎舟说:“我们可以寻找液态到固态的过渡方案。” 例如,从麻省理工孵化出来的锂电池公司 Solid Energy Systems 的电解质,就是既有固态又有液态:先在金属锂电极上覆盖一层固态电解质薄膜,然后加入一种准离子态阻燃液体。制成的电池跟传统电池比体积缩小一半,还能提供更多能量。 “固态电池性能好,成本高,就先瞄准对安全性、稳定性需求高,又不计成本的行业。固态电池的制造过程跟传统电池的不一样,就要充分利用传统电池的生产设备,避免重建整条生产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朱祎舟说。 在大容量固态电池做产业化的这条路上,日本远远走在全世界前列。丰田、日立造船都是固态电池界的领军企业。2009 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启动了 210 亿日元计划,举国之力研究电池,希望能在 2030 年前开发出能量密度为现有水平 5 倍以上的可充电电池。从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被大大提前。 韩国也不落后,三星在日本也有个固态电池研究所——早点研发出来三星就能换上固态电池了。 日韩之后,依次是欧洲、美国、中国。 法国已经有电动车投入使用固态电池,但他们用的固态电池中间还是有隔膜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而且目前尚无大规模应用。美国人则只有技术,没有可以量产的产品,这里有创业公司一大把,比如:Seeo, Solid Energy System, Solid Power, Quantume Scape 等等等等。 中国人还处于研究阶段,相关标的有清陶能源、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比亚迪、微宏动力等,研发进度有快有慢。其中,清陶能源位于江苏盱眙,由南策文院士团队组建。同时,南院士拥有中国第一个与全固态有关的专利。 下面盘点了四家开发固态电池的公司,其中法国的 BatScap 虽然有投入使用的产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其他公司目前还只有技术。 【BatScap】 BatScap 是法国博罗雷(Bollore)的子公司,开发了可以在电动车上使用的固态电池。开发固态电池的 BatScap 是博罗雷在能源领域布局的一个关键。 BatScap 做的是需要加热的聚合物固态电池。因为在常温下聚合物的离子电导率太低,意味着锂离子在电极间奔跑得慢,充放电也就慢。加热后,聚合物的离子电导率才能提高。 2011 年底开始,开奖,博罗雷利用自主开发的 EV “Bluecar”,在法国巴黎及郊外提供汽车共享服务 “Autolib”,即抵达目的地后交换车辆。这种汽车用的就是 BatScap 的固态电池, 规格是 30 kWh。目前这种 Bluecar 已有近 4000 辆,有约 900 座服务站和 4500 台充电器,每天利用次数 1.8 万次。 法国的固态电池电动车正在充电。 然而,电池需要加热才能使用是难以大规模推广的。电动车可以利用行驶中产生的热量来维持 60~80 ℃ 的使用温度。但停车时,必须要利用电池组内部的加热器来维持温度,每秒会消耗约 200 W 的电力,跟一个电冰箱差不多。在停车过程中需要一直连接充电器。有人做过估算,平均一年下来,停车时加热器消耗的电力比行驶时所需的电力还多。 不过,据一名固态电池的技术人员透露,BatScap 的聚合物固态电池其实中间也有一层隔膜,根本不是我们所说的全固态。 【Solid Power】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