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没了,但人还在”“人没了,但钱还在”,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事儿更复杂了。越来越多的人将资金放在支付宝、微信钱包、百度钱包、京东小金库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或是为了方便购物、充值、办理生活服务、应对随处可见的支付场景,或是为了投入余额宝、京东理财、财付通理财等简单理财。由此引来更为“痛苦的事儿”:一旦因为意外人真没了,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钱该怎么办?又会落到谁手里? 风险意识提升 更多人开始考虑“身后财” 其实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时代的剧变之下不得不让人事先进行考虑。在此前银行为主要的资金存储、理财方式渠道时,出现意外身故事件,通常来说不会对个人财产造成太大损失。一般而言,如果知道密码,可以拿存折、银行卡等直接取款。即使不知道密码,法定继承人也可到公证处办理继承遗产公证,凭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取款。 但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崛起,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在彻底改变大众消费理念和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大众资金存储和理财的方式。很多年轻人乃至中年人都将部分乃至全部资金放置于支付宝、微信钱包、百度钱包、京东小金库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方便使用的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理财。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因为银行根本不可能查到人们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存储的资金,自然也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取款。甚至亲人连逝去的人在哪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有账户,里面有多少钱都有可能不知道,这些资金很可能就会被遗忘。 目前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资金保险功能,比如投入1元钱,j2直播,如果资金被窃最高赔偿100万等,却从来没有详细规定用户一旦意外身故,存储的资金会如何处理。而随着大众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身后财”,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存储的资金应如何处理也受到极高的关注度。 阿里、腾讯等中枪!钱归它们了? 如果在注册支付宝、微信、京东小金库等账号时,留心用户协议即可发现,一旦出现意外身亡事件,亲人想找回这些资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果知道账号、密码等,还能取款,但如果不知道的话,只能是认倒霉。 《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atv,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如该会员号或账户有关联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请您按照支付宝提示的方式进行操作。”此外,微信、QQ、京东等都有类似规定,基本上都是说账号所有权归它们所有,长时间不登陆就会被回收。 虽然从协议上,互联网公司会协助逝者的亲人来获得这些资金,但如何协助,却没有详细说明。它们不知道知道用户的生死情况,自然也就不可能主动联系逝者的亲人,协助也就无从谈起。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最后真的这些资金再也找不回来了,是不是就归属阿里、腾讯、小米、京东这些互联网公司了?如果真是这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做好准备 别忌讳做记录 如果互联网公司不贪图这些资金,那么就应该制定好政策,明确规定被遗忘的资金如何归还给逝者的亲人。无论是采用公示的方式,还是主动回访的形式,都不应该置之不理。话说,都把自家的大数据说的那么厉害,难道就不能根据活跃度、使用频率、日常消费情况等判断一下用户的生死? 说句不好听的,风险无处不在,谁也不敢保证自家就不会遇到意外。因此,对于用户自身来说,事先做好准备,记录下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去向、数量的多少、账号、密码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记录下之后,可以对最亲的亲人、配偶等说明,一旦出现意外,依然能够轻松将这些资金找回来。 那些怕老婆发现自己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小金库”的,还是想想怎么做才是重要的吧。(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