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支付宝有7万多块,微信有2万多块,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 近日,这样一个看上去有点“杞人忧天”的问题,引起了大量网友围观。不少人留言称“心有戚戚焉”,表示深有同感。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财付通之类的账号,直通他们的财富仓库。然而,这种形态存在的钱财,很有可能因主人的意外而永远被遗忘。对此,律师认为,随着中国人存钱用钱方式的多样化,一定要摒弃“避讳留遗嘱”这个陈旧观念,早早通过多种方式预留这些财富的“通关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万一我“没”了,家人怎么知道有这笔钱? “我支付宝有7万多,微信有2万多,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最终去向是怎么样的?”近日,有网友抛出这么一个疑问,立即引来众多跟帖。 “哎呀,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一位网友留言称。 “多数人都不会活着的时候告诉家人,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会遭遇意外。”网友“夜太黑”说。 “你以为存进银行的户头,你意外身亡他们会通知你家里人有这笔钱吗?太天真了!”网友“熊掌和鱼”说。 理财师建议:事实上,理财师也都提倡大家在投资理财时,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合理配置,比如定期活期搭配,买点基金、股票、保险等。眼下支付宝、微信钱包、余额宝等新型存款方式不断出现,看来,遭遇“意外”之后的资产处理,还真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 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协议 长期不使用,支付宝会注销,微信会回收。 网友们在议论时,还列举了诸如支付宝、QQ登记注册时的协议。记者研究发现,根据这些大家平时并不曾细读的协议,遭遇“意外”的网友家属想拿回网上遗产,还比较困难。 比如,《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 “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如该会员号或账户有关联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请您按照支付宝提示的方式进行操作。” 与此类似的还有微信、QQ等账号,比如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七款第二和五条就规定: “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同时,atv,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微信账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通过受赠、继承、承租、受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账号。”“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开奖,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这条协议,大家注册时都会点击“同意”,但基本无人仔细阅读。 由此可见,拥有支付宝且突然去世的用户,按照协议规定,里面的钱将会一直被动地冻结在该用户的账户里,等待着他(她)的亲人来认领,且理论上,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支付宝如何协助你,在世的亲人如何知道这个有钱的账户,还是个未知数。 同样,作为微信、QQ、微信公众号等工具的 “初始申请注册人”,如果去世后,按协议规定,所有权归腾讯所有,且“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这个号最终会被腾讯回收,那相应的微信钱包又会面临何种命运?也是个未知数。 银行业人士建议:在银行里,每年都有一些“休眠账户”,里面也有或多或少的资金,一般来说,有的账户有第二联系人,银行可以联系上,或者主人的亲友会拿着银行卡来查询,比较好解决。对于网络平台里的财富,可依照银行资金的提取方式,提供死亡证明、户口本、公证书或者法院判决书来提取。 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网络上的财富沉睡着,其亲人根本就不知道,又该如何查询提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